福建名人简短事迹50

追忆快乐 2023-06-21 01:15 编辑:admin 258阅读

一、福建名人简短事迹50

看了虎门销烟,我认识了福建省候官林则徐,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了解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我的叔叔,他是一名交警。

我的那位叔叔尽职尽责。有一次,叔叔在马路上值勤,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飞驰而来,他没戴安全帽,被我叔叔拦下了。叔叔叫那位中年男子把驾驶证拿出来,那位中年男子把叔叔拉到旁边,拿出两根上等好烟:“行行好,我出门一急,忘了戴。”叔叔说:“对不起,我不会抽烟。”那位中年男子不肯罢休,从裤兜里拿出三百块要塞给叔叔,叔叔怒道:“我是一位警察,请你尊重我的职业。”那位中年男子气得朝无话可说,只好把钱收回,不情愿地拿出驾驶证接受处罚。

叔叔就是这样一个秉公执法的好警察。他就是我身边的林则徐,我心中的林则徐。

二、福建名人有哪些有哪些事迹

福建历史上名人很多,举几例如下:

1、朱熹:福建省尤溪县人,中国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2、郑成功: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3、柳永:福建省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4、蔡京:仙游县人,北宋宰相,书法家。

5、宋慈:福建南平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法医学家,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6、林则徐:福建侯官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7、林语堂:福建漳州人,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

8、施琅:福建泉州晋江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

9、冰心:福州市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

三、福建的名人简要介绍他的事迹

中国四大系列之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各个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是口头叙事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不仅极具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很多民间传说流传至今,并为现代人广为流传,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NO1、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故事始自东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是我国最具魅力的民间传说故事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为历代劳动人民所喜爱,被改编为越剧、京剧、川剧等等戏曲版本,在国际上也广有盛誉,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

NO2、牛郎织女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既有浪漫的相处又反映出他们矢志不渝的曲折爱情,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崇尚追求和倾心向往。“织女”、“牵牛”两个名字始见于《诗经》中的《大东》篇,代表的是两个星座的名字。东汉《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牵牛和织女成为了两个恋人,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逐渐传唱,形成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NO3、白蛇传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但在清代才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白蛇传描写了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到了近代被改编为多套电视剧,尤其是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最受观众熟悉和热捧,可谓历久弥新,是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古代民间传说。

NO4、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四大民间传说中历史最悠久的,可以上溯到《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四、我们福建的名人的事迹

1、节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闽菜的代表,闽菜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致,刀工严密谨慎;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著名汤品如历史悠久的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美誉。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五碗代表是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莲”、“半月沉江”、“石鼓三鲜”、“涌泉三丝”等30多种。

3、婚俗

福州结婚习俗分为订婚仪式、男方下聘礼、女方回礼、女方置办嫁妆、接亲、吃太平面、铺床、见长辈、酒店设酒宴、回门。“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4、传统技艺

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民国十三年(1924年),郑振铎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

福建的民间信仰是比较多的,这也就会产生许多风俗活动。像妈祖、关帝公、临水夫人、二徐真人、保生大帝、三平祖师、清水祖师、定光祖佛等等很多,还有一些宗族自己信仰。我一个福建人都没弄明白。

历史名人的话,我听过的像柳永,朱熹,郑成功,严复,辜鸿铭,施琅,林则徐,陈嘉庚,林语堂,陈景润,冰心,林徽因,舒婷等等

五、福建名人的事迹简写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

六、福建的名人的事迹

1、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2、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3、林徽因(1904年-1955年),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

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七、福建历史名人的事迹简写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

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

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这一年,郑和才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