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石油原唱是谁?

追忆快乐 2022-11-27 10:23 编辑:劳良 97阅读

没献石油这歌,有《我为祖国献石油》!

是由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刘秉义原唱的歌曲。

创作于1964年,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校歌。

1994年,秦咏诚凭借该曲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原石油工业部)授予的“石油工人作曲家”荣誉称号。

1996年,刘秉义凭借该曲获得了第1届中国金唱片奖。

2019年6月,该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中文名

我为祖国献石油

歌曲时长

2分04秒

歌曲原唱

刘秉义

填词

薛柱国

谱曲

秦咏诚

快速

导航

歌曲歌词歌曲鉴赏社会影响获奖记录重要演出翻唱版本

创作背景

1964年3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作曲家到大庆油田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反映石油工人的作品。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也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务必在3月20日到黑龙江省的萨尔图报到。

由于身体的原因,学院准备找一位年轻人陪同,经李劫夫院长提议,由秦咏诚陪他同去。

19日晚的车上,秦咏诚询问,萨尔图是什么地方。

李劫夫告诉他:萨尔图是个大油田,叫大庆油田,当时还保密着。

辗转到了大庆后,许多音乐家同住在大庆石油指挥部的招待所。

从第二天开始,油田为音乐家们安排了介绍有关石油方面知识的课程,从勘探、钻井到采油、炼油等一连十天,一天一个内容。

十天后,油田又安排他们深入一线体验生活。

秦咏诚和李劫夫、王莘被安排在“铁人”王进喜担任队长的“1205英雄钻井队”,并在井队里和王进喜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了三天。

这期间,王进喜向秦咏诚讲述了他1959年在北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看到北京的公交车由于缺油背着煤气包而心情沉重,还听他讲述了大庆石油大会战的情景。

1960年春天,王进喜的钻井队正在玉门油田,听说北方发现了大油田,全国要在那里举行大会战,当即向上级请战。

他们告别了亲人,穿着单衣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面对着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简陋的设备,石油工人为了让国家早日甩掉“贫油”的帽子,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以战天斗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响亮口号。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使秦咏诚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同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朝夕相处的几天里,秦咏诚对石油工人的认识得到了极大升华,情感上产生了强烈共鸣。

三老四严的精神发源?

三老四严”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是大庆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老四严”最初形成于当时的三矿四队,曾被会战领导小组命名为“钢铁采油队”。一天,队长辛玉和到这个队负责的西6排2号井去检查,途中发现新来的徒工小孙手里拎着一个崭新的刮蜡片急匆匆地上井。辛玉和有点儿纳闷,小孙井上的那个刮蜡片刚领几天,怎么又坏了?于是,他转身走向材料库,问材料员。材料员拿出一个变了形的刮蜡片说:“小孙今早清完蜡,也没有注意检查刮蜡片是不是起到井口就去关清蜡阀门,结果,把刮蜡片挤扁了,所以从材料库领走了新的刮蜡片,还让我替他保密呢。”辛玉和认为,小洞不补,大洞尺五。这不单纯是一个刮蜡片的问题,小孙隐瞒事故,缺乏一个石油工人起码的老实态度,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特别是这件事反映出,一段时间以来,队里只忙着新井投产,放松抓队伍的思想建设,对职工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有了这种认识,辛玉和就这一问题严肃地与小孙谈心。辛玉和讲:“要干好工作,没有一个老实的态度是不行的,对任何事情,丁是丁,卯是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小孙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为了用这件事教育全队的职工,让大家认识到工作严谨的重要性,党支部决定第二天在小孙管的那口井上召开“事故分析现场会”。党支部书记李忠和重点讲了事故原因及对待事故的态度问题。他说:“采油工人的特点就是单兵作战,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严格的要求,是管不好油井的。”队长辛玉和激动地说:“事故出在小孙,可根子在我身上,我这个队长只埋头抓生产,放松了职工的思想工作。”大家一致表示,应该把那个变了形的刮蜡片挂在队上,让全队的人天天看到、时时想到,小孙的教训也是大家的教训,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件事要有一种严肃的态度,这样才能管好油井。不久,在四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全队开展了一个“当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活动。党支部还制定了“干部上岗,工人监督,要求工人做到干部首先要做到”的制度。

四队党支部在1962年底带领全队职工对队里的油水井、站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检查。技术员傅孝余负责检查验收工作,他一口井一口井地查验、一个站一个站地检查。检查到最后一口油井时已是除夕晚上9点钟了,这时他发现套管法兰上的一颗螺丝不见了。此时此刻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但他没有着急回家。为了补上这颗螺丝,他从一个井排走到另一个井排,从材料库找到维修队,最后终于找到一颗适用的螺丝,然后回到井上把螺丝配到了套管法兰上。

老工人李广志在西7排3井检查闸门池的设备时,在回压闸门下面发现了一颗亮晶晶的油珠。经过反复对各个闸门进行检查,他发现闸门没有漏油的迹象,油珠似乎也不是通过外部沾上的。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油珠可能预示着存在隐患,晚上就将发现油珠的事情汇报给了井长。第二天,井长和他顺着油珠的痕迹,将管线一段一段挖了出来,然后将管线擦洗干净,一步一步检查,终于在第四天查明了油珠的出处,油珠是由于干线穿孔渗漏出来的。井长和李广志严肃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为队里及时消除了一个严重的事故隐患。

一天,队里小尹由于家里来了客人所以喝了两盅酒。接班的时候,19岁的徒工小李闻出了酒味儿,担心小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就不准小尹接他的班,让小尹在井场上铲草,直到酒味儿散了再来接班。小尹没有办法,只好拿起工具在井场铲了两个小时的草。

就这样,全队逐渐形成了严密细致的作风。对每盘长达1500米的清蜡钢丝,全队职工要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确认合格后才使用。在交接班时,发现刮蜡片直径差0.2毫米、生产报表涂改一个字、灭火器上有一点儿灰尘、开关闸门差半圈或工具摆得稍微不整齐,都要交班人一一改正后才能接班。

由于全队职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严谨、严密的工作作风,这个队伍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生产能力蒸蒸日上。正是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三矿四队建队3年共录取3万多个数据,无一差错,在用设备台台完好,井站全部达到一类,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

1964年2月20日,三矿四队在石油工业部召开的全国油田电话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大庆工委作出了向采油三矿四队学习的决定。全油田迅速掀起了“学三矿四队、赶三矿四队、超三矿四队”的群众运动。同年5月,石油工业部召开了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大庆油田把三矿四队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典型做法和创造的先进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概括为“三老四严”革命作风。这一优良作风后来被写入《石油工业部工作条例》,成为整个石油工业系统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