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苏东坡被发配海南,在海南做了哪些贡献?

追忆快乐 2022-08-29 23:14 编辑:雍启 121阅读

说起海南,当然会想起碧海蓝天,蕉风椰雨的浪漫环境。可正是这座天堂般的岛屿,在一千多年前,却是个最边远,最荒漠的流放的地狱。应该是明朝以前,历代皇帝都喜欢将那里当做惩罚逆臣,流放政敌的去处。

唐宋两朝流放海南的官员大约就有四五十位,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的名臣李刚,赵鼎,李光,胡荃等,当然更有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苏东坡本来是被贬到了惠州(今广东惠州),生性豁达的苏轼,在惠州痛痛快快的吃上荔枝,觉得很满足,很惬意。闲暇之余,他写了一首诗:

白发萧萧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就是这首诗,传到了汴梁(开封)。他的老对手章惇(宰相)很不舒服,觉得苏轼都这样了还能高兴起来。于是,将其贬到了海南的儋州。

章惇本是想苏轼到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然而,人生的智慧多是来自于苦难。苏轼很快便融入到了当地群众当中,乐观起来了,他自己道:“我本儋耳人”,“他年谁做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融入当地群众的同时,“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苏轼是大文豪,又是官员出身,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椰树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取名“载酒堂(汉书杨雄传里的典故)”。这座酒堂就是后世有名的东坡书院,也是苏轼当年“讲学明道”的人生大课堂。

正是这几间简陋的茅草屋,苏轼开始开馆授徒,为这座海岛撒下了文明的种子,使得当地“学习儒风,青衿之士,日以增盛”。在他的影响下,中原文化得以在海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据说,苏轼在去海南之前,海南史上只出一个进士,而到苏轼离开海南后,海南人才辈出,到明朝进士达七十多位,举人三百多人。清朝出进士三十余人,举人一百八十左右。

后人评论说:“东坡不幸海南幸”,是说苏轼不幸被贬到了海南儋州,确是海南百姓的幸运。并感叹到:“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是说,海南的人文文明,是从苏轼开始的。

苏轼在海南开化教民的过程中,是快乐的。他的门生姜唐佐成为海南中举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的第一位进士苻确,也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在他晚年引退后,回到海南故乡,效仿老师苏轼兴办教育,用自己的钱设“奖学金”,还兴办“兴闲坊”,鼓励乡下人子弟读书求学。

正是从苏东坡开始,海南这片土地开始“儒雅之风”兴起,到明清时,已经是“一里出三贤,五里三进士”的人文气象了。

要说苏东坡在海南做了那些贡献,很难一下表述清楚,只要到儋州的东坡书院看看,就能感受到了。

可以说,海南人善待了苏东坡这位大文豪,苏东坡让海南成了幸运的海南,文明的海南。海南最该感谢苏东坡。

他刚到海南岛儋州时,给弟弟写了一封信: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五日一见花猪肉,

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虾蟆缘习俗……

海南岛的生活太苦啦,比当年在黄州还要艰难。五天才能吃上一顿东坡肉,十天才能吃上一顿黄鸡粥。当地人每天都吃番薯和芋头。唉,太难吃了!他们推荐我去吃老鼠和蝙蝠……

苏东坡在海南岛还发现了一种好吃的东西-牡蛎。他给儿子叔党写信说: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翻译过来就是,千万别让那些当官的知道呀,恐怕他们会跑到这里来,和我抢牡蛎吃啊!

苏东坡在吃的方面,可谓是胆大心细,登峰造极。

他教化当地人烹饪美食,教导当地人学习文化。

苏东坡被贬的这三年,在儋州所居的“载酒堂”给海南学子讲学,这块蛮荒之地开始有了读书声。

很快,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苏东坡离开海南后,为了纪念这位传播中原文化的先驱,海南人民在载酒堂的原址修建了东坡书院。

吃货苏东坡先生的到来,带来了汉族文化向海南黎族传播。苏东坡带来的汉族文化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海南岛,还有两处纪念苏东坡的建筑,一是五公祠,另一处位于儋州大城中和镇的东坡书院,院里有当年苏东坡与黎民讲学的载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