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为什么都会发生农民起义?

追忆快乐 2022-06-11 04:54 编辑:景婉 103阅读

盖因都会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故而极易发生“农民起义”运动。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不知发生了多少的农民起义,都是官逼民反的结果。从大泽乡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都无不例外被逼上了梁山,实乃不得不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通常而言,封建王朝的发展阶段与农民起义是相随相伴的。一个朝代建立之初,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锐意进取,顺带改革了前朝的诸多弊端,因而经济社会能够迅速恢复和发展,相应地农民起义也会相对较少。又经数十年的稳步前进后,新的王朝往往会出现一些“治世”或“中兴”阶段。此时,整个社会繁荣稳定,国势蒸蒸日上,国力强大无比。在此种种有利因素之下,即使爆发了农民起义,也很快会被朝廷所镇压,掀不起任何的浪花,终究被繁华所掩盖。到了封建王朝末期,农民起义的大势终究会淹没统治权威,给送来最后的丧钟,以推动新的历史浪潮。

封建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农民起义运动的愈演愈烈,并一发不可收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自封建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就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地不可调和。地主阶级的贪得无厌,贪官污吏的横行霸道,官僚地主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活动,都造成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最终,在官逼民反之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一浪胜过一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进而实现了封建政权的转移。

总之,在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运动不可避免,并且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揭开了改朝换代的序幕,而且还意味着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这个用“民变”这个词更准确点,

民变通常发生在王朝的中后期,他跟人口数量有直接关系,

我们的看一看历代王朝初期和中晚期的人口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般王朝初期只有两三千万人,晚期都在6000万以上,而土地面积、生产资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养活的人口人固定的,当土地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多余的人就会造反。

道理很简单,王朝初期,因为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人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能养活五千万人口的土地,王者两千万人口,这能不是盛世吗?

但是,承平日久,人口不断的繁衍,又达到峰值的人口六千万,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就越来越激烈,表现形式就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也就是阶级矛盾了。

当出现天灾,比如蝗灾、水灾等天灾人祸,矛盾就会爆发成战争。

但是,一般来说,农民只要能活命,就会苟延残喘,不会造反的,即使造反,也只会是小规模的,很容易平定。

但是,商人、读书人等一些有野心的人,就会利用流民,这些人有野心、有思想、有能力、组织能力强,他们就会把流民利用起来,这就成了民变。

如果聚一聚历代民变,会发现农民领导的很少很少,大多都是商人、读书人领导的,

所以,古代提防的是读书人和商人,而不是农民。

历史学也有个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土地和人口的关系,是导致民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