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素食名菜?

214 2024-12-21 17:06

一、古代素食名菜?

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清淡鲜嫩,口味最佳。 据《乾隆三十年江南节次膳底档》记载,春笋是皇帝菜谱中的主打菜,乾隆皇帝几乎顿顿吃笋,甚至一顿多笋。现在又到了春笋上市的季节,你真的会挑吗?

选深色还是浅色?选硬实的还是偏软的?学好五招,挑选春笋不再难!

看颜色。穿着黑色外衣的春笋成熟得比较早,上市时颜色比较深。颜色浅的春笋会更加脆甜鲜嫩,尤其是嫩黄色的。

辨疏密。一般情况下,笋节与笋节之间的排列越紧密,春笋的肉质越细嫩。

闻笋味。新鲜的笋味道清新,出土久的笋气味不清爽,或是有腐败的酸味。

捏笋肉。新鲜的春笋比较硬实,腐烂或者失水的春笋比较软。

剥笋皮。笋肉越白且无杂点的则越脆嫩,黄色肉者质量次之,绿色的则质量较差。

比大小。除了鲜嫩,也要看大小,一般尾部越大、头越小,笋肉越多,反之,笋肉越少。

二、古代名菜?

1、东坡肉(北宋/浙菜)

东坡肉属于浙菜,是浙江著名的传统名菜,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东坡肉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1080年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湖北黄冈时,当地多食猪肉,它想出了用慢火,少水,多酒的方法制作猪肉。苏东坡在黄州任职没多久,被排挤,后要求调往杭州,这道佳肴就流行于江浙地带了。东坡肉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2、东安子鸡(唐代/湘菜)

东安子鸡又叫东安鸡、官保鸡,是一道地方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因用东安新母鸡烹制而成,故名。东安子鸡成菜呈红白绿黄四色,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这道菜,始创于唐代的开元年间,由湖南省东安县的一些酒家所发明,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将煮熟的鸡,剁碎,加少许配菜炒制,因为它源自于东安县,因此得名“东安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用“东安鸡”宴请宾客,受到宾客的赞扬。后逐步流传到美洲、欧洲等地,并成为湘菜的风味当家菜目之一。

3、西湖醋鱼(南宋/浙菜)

西湖醋鱼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是浙江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最负盛名之菜肴,始制于南宋。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流传至今。

4、东坡肘子(北宋/川菜)

东坡肘子是四川地区经典的地方传统名菜之一,眉山地方传统名菜,属于上河帮蓉派川菜,属于川菜系,制作材料有猪肘子、雪山大豆等。东坡肘子有近千年历史,名菜典故由来,相传,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自己反复炮制,并留下了记录,还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

5、腊味合蒸(汉代/湘菜)

腊味合蒸是湖南传统名菜之一,属于湘菜,是取腊肉、腊鸡、腊鱼于一钵,加入鸡汤和调料,下锅清蒸而成。腊味是湖南特产,主要有猪、牛、鸡、鱼、鸭等品种,将三种腊味一同蒸熟即为“腊味合蒸”,吃时腊香浓重、咸甜适口、柔韧不腻,是用来送饭的首选。早在汉代时,湖南先民就用腊肉制作佳肴。到清代,此类菜肴已很出名,“腊味合蒸”就是许多腊味菜肴中的一种。

6、羊方藏鱼(4300年/苏菜)

羊方藏鱼属苏菜系,在中国传统古典菜中被称为第一名菜,始于彭祖,至今已有4300年历史。相传,彭祖一生生了很多个儿子,最疼爱的是小儿子夕丁。夕丁喜欢捕鱼,但是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夕丁又背着彭祖去河边捕鱼,回家后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在其中。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问明缘由,大加称赞。“羊方藏鱼”这道最古老的名菜至今在江苏徐州一些饭馆中流传,因为鱼鲜羊鲜合成一体,其味更鲜。羊肉酥烂味香,内藏鱼肉鲜嫩。

7、糖醋鲤鱼(春秋战国/鲁菜)

糖醋鲤鱼是用鲤鱼制作的一道山东济南传统名菜,为鲁菜的代表菜品之一,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酸甜可口,香鲜味美。《诗经》载:岂食其鱼,必河之鲤。《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据这些史料推测,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

三、古代牛肉名菜?

在宋代有一道用牛心做的著名菜肴叫“牛心炙”。

四、福建古代名菜?

1、佛跳墙

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当地名菜,属闽菜系,也是中国著名的菜品,佛跳墙多次做为国宴的主菜,接待国内外贵宾。相传,它是在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

2、荔枝肉

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闽菜。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荠和切成十字花刀的猪肉,烹调后因外形型似荔枝而得名。

3、醉糟鸡

是福建福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闽菜-福州菜。是将肥母鸡加红糟煮熟、醉糟而成。色泽淡红,骨酥脆,肉软嫩,味道醇香,食之不腻。醉糟鸡以红糟作配料烹制菜肴,是福州菜的一大特色。

4、蚵仔煎 ,

(闽南语读做ě-ā-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名吃之一。

5、岚谷熏鹅

属于闽菜系,是武夷山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传统名肴,此菜产自福建武夷山地区。岚谷熏鹅菜肴讲究色、香、味,其营养价值要高于鸡、鸭、猪、牛等牲畜,且脂肪含量低 。

6、淡糟香螺片

福州市特色传统名菜,属闽菜系,闽菜红糟系列菜经典代表菜,尤以传统名菜“糟炒香螺片”、“醉糟鸡”最负盛名。雪白的螺片淡妆着殷红的糟汁,舒展似花。

7、醉排骨

是特色传统名菜,属于闽菜-福州菜,主要流行于福建福州等地。其是由排骨加上番茄酱、醋等作料制作,味道酸甜微辣。每逢过年过节,福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这道菜。

五、古代失传名菜?

第十宫门献鱼,这道菜非常复杂,所以逐渐失传了。

第九蒸羊羔,这也是宫廷菜,但已经被烤全羊替代了。

第八蒸熊掌,保护动物不能吃

第七蒸鹿尾,保护动物不能吃

第六烤骆驼,太大了,没人做了

第五飞龙在天,飞龙鱼没有了

第四三千若水,没人知道这道汤是怎么做的了

第三小炒肉,工序太复杂

第二猴脑,保护动物

第一神仙肉,也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做了

六、云雀舌古代名菜?

在宫廷菜里面,有一道名为“凤舌”的菜式,正宗的做法是用禾花雀舌炒出的,通常只有皇帝皇后这级别的人物才能食用。不过即使是在古代,禾花雀也不是经常有的食材,因此赐给大臣们吃的凤舌,往往是用其他雀鸟的舌头炒制而成。如今禾花雀已被吃得将近濒危了,一雀尚且难求,何况雀舌乎?故而都以鸽舌代之。

“凤舌”要做得好,首要新鲜两字。用冰鲜货,食味立即大打折扣,那种似有若无的清鲜味立即潜迹无踪。然而炒一碟“凤舌”,动辄要过百只雀鸟舌头在里面,其收集原料的难度可想而知。除新鲜之外,“凤舌”必须得嫩滑。这就要求选鸽舌的时候得用乳鸽之舌,只因鸽子一步入中年,舌上就会有小小的肉刺出现,吃起来会有微微糙口感。一碟鸽舌要炒得好,还要讲究入味。鸽舌质地细嫩不耐火,炒得久就易老,因此在炒制之前就要先用白卤水卤制。别看小小一碟“凤舌”,其中需耗费多少人工物力,唯“奢侈”二字可以形容了。

七、古代天下最贵的名菜?

灌汤黄鱼

大黄鱼因其鲜嫩无比的肉质和独一无二的药用价值,从古至今一直是最昂贵的食用鱼,加上现在大黄鱼产量少,便越发珍贵。真正的老宫廷菜要求用三斤半以上的黄鱼,在清朝的时候,一条黄鱼就价值一辆好马车,现在这样的东海大黄鱼可以拍到二十万元一条。如此昂贵的食材,在烹调时当然精雕细琢,慎而重之。在清代“满汉全席”的菜单中就有一道灌汤黄鱼,堪称一八仙过海闹罗汉

“八仙过海闹罗汉”是孔府喜寿宴第一道菜,选用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虾、芦笋、火腿为“八仙”。将鸡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罗汉钱状,称为“罗汉”。制成后放在圆瓷罐里,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撒火腿片、姜片及汆好的青菜叶,再将烧开的鸡汤浇上即成。旧时此菜上席即开锣唱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听戏,热闹非凡,也奢侈至佛跳墙

佛跳墙,名满海内外的闽菜代表作,被誉为闽菜中的“状元菜”,也是一道极品国宴菜。一百多年前,由福州厨师郑春发受绍兴坛煨菜肴的做法启发所创制,用料近30种,耗时10余天。2008年,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极。绝。

八、古代有关鹦鹉的名菜?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又名波斯草、菠薐菜、红根菜、鹦鹉菜,是一种草本植物,根和叶子都可以食用。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和随从在一农家用饭,农家主妇挖了些菠菜给皇上做了个菠菜熬豆腐。乾隆食后颇觉鲜美,极是赞赏,问其菜名。农妇答:“金镶白玉版,红嘴绿鹦哥”。此后,菠菜多了个名字叫“鹦鹉菜”。

九、古代海鲜名菜有哪些?

古代当然有海鲜,所谓山珍海味,其中海味就指的是海鲜。

当然,对于交通运输不便的古代,山珍海味都是以干货为主,河鲜蔬菜肉类才能吃到新鲜的。

最为名贵的海味是“鲍参翅肚”,鲍鱼、海参、鱼翅、鱼肚,因为是干货,所以需要技艺高超的厨师料理。现代虽然这些也都有新鲜的,但海货在制干的过程中,会吸收太阳的能量,慢慢发酵变化出丰富的口味,因此海鲜干货仍然是最高级料理的代表。

另外,古代作为山珍的有,“动物八珍”(即熊掌、象鼻、鹿筋、驼峰、猩唇、鹿尾、猴脑、豹胎)和“植物四珍”(即竹荪、燕窝、香菇、银耳),而且会根据时代变迁而变化。其中不少食材,如今已经不用了,比如猴脑等。

十、古代女童名人?

谢道韫

东晋时期的女诗人

谢道韫(?-?),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适逢下雪,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时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