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代文化名人?

186 2024-12-20 08:56

一、商丘古代文化名人?

商丘历史上名人有很多,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最知名的四位!

第一位:商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第二位:慧子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第三位: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第四位:宋钘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子(庄子作宋钘,孟子作宋牼,非子作宋荣子),宋国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约周烈王六年至周赧王二十四年间在世,与齐宣王(田辟疆)同时,曾游稷下,其继承老子思想,提倡"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提出"情欲寡"﹑"见侮不辱"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著书一篇。孟轲与庄周都很尊敬他,称之为"先生"。是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前驱。主张"崇俭"、"非斗",故有人误以他为墨翟弟子。

这四个名人就介绍到这里了,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二、潮州有哪些文化名人?

潮州有如下文化名人

林大钦:明朝嘉靖十一年(1531),以《廷试策》切中时弊,且具有苏文风格,被嘉靖帝亲擢为文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洁身自娱,富有文才。

林德镛:清康熙六十年(1721),考中武状元。

黄仁勇:清嘉庆元年(1796),考中武状元。

三、隋唐安徽古代文化名人?

隋唐时期,安徽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古代文化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学家杜牧,他以其优美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另外,还有文学家刘禹锡,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艺术领域,有画家吴道子,他擅长山水画,作品富有气韵和意境。此外,还有书法家颜真卿,他的楷书被誉为“颜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在历史学领域,有史学家魏徵,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谋士,著有《魏徵传》等历史著作。这些安徽的古代文化名人为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所推崇和传颂。

四、西安文化名人有哪些?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市灞桥区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  陈忠实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双鱼座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五、宁波有哪些文化名人?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2、黄宗羲

黄宗羲,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3、万斯大

万斯大(1633-1683),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初著名经学家。

4、万斯同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师事黄宗羲。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

5、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

六、记录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书有哪些?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我们过去常听到的关于孔子的一句话。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几千年来,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成长,真有那么重要吗?在他的一生中,凭着他的阅历,智慧和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究竟注入了什么?这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道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为何竟如此强大,如此足以改变一切,承载一切,化育一切,一直令人心折?

话题得从孔子的诞生说起。

据历史史料记载,二千五百多年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重要支撑和主宰的圣人孔子,约于公元前551年(鲁昭公22年)9月28日,出生在当时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这里说到孔子的出生,也就要说到孔子的先祖。据有人考证,孔子的祖先,其最远可追溯至商朝的第二代国君帝乙。周武王灭商以后,周公把商纣的同母兄长、帝乙的长子微子封于宋,微子成了宋国的开国国君。到了孔子六祖孔父嘉,其家族门第改姓孔。到了他的下一辈子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逃避由母亲容貌之美引起的家族奇祸,逃奔到鲁国,其后一直在鲁国住了下来。

再说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身材高大魁伟,孔武有力,担任过陬邑县宰,六十六岁时与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颜征在“野合”而生下孔子。传说孔子刚降生时,其头顶颇似其父叔梁纥和其母颜征在“野合”之地尼丘山的形状,顶心低,四面高,故后来父亲便把他的名字叫(孔)丘,又是第二个孩子,故字仲尼。

又据考,孔子出生时,叔梁纥已六十七岁。孔子三岁父卒,因为跟随母亲在原来住的地方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便跟随母亲搬到了曲阜城内,住进一条叫厥里的小巷内。其时,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异常艰苦,所以孔子很小时就不得不向人学习各种谋生的技艺,以帮助母亲维持生计。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颜征在死了,他想方设法找到父亲的坟茔,将母亲和父亲合葬到一起。因为他当时只有十七岁,继承家族“士”的身份得不到鲁国执政者季氏的承认,所以十九岁时服母丧期滿,便打点行装,仗剑去国,来到祖居之地宋国,与宋国亓官氏的一个女子结婚,婚后不久,又回到了鲁国。

孔子婚后第二年,儿子孔鲤降生。鲁昭公听说孔子生了儿子,马上派人给他送来了一条大鲤鱼,以示祝贺。孔子想起几年前,他应季氏之招,去参加季氏的家庭宴会,结果被季氏的家臣阳货挡在门外,不许他进入。现在儿子出世,国君都给他送来了礼物。这说明这些年来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已经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一高兴,就决定按照鲁昭公派人给他送来的礼物大鲤鱼的吉祥之意,把儿子叫做鲤,字伯鱼。

要问,短短几年时间,孔子为什么很快就能受到了鲁昭公的尊敬和看重呢?原来这和他这几年学到了六种专门技艺--“六艺”有关。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的总称,礼即周礼,乐即跟礼有关的各种音乐,射即射箭,御即驾车,书为写字,数为算数。

孔子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七八上十岁时就不得不外出谋生,干些“鄙事”。年龄又稍大一些,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六艺”的掌握和研究上。由于天份高,学的又十分努力认真,所以不长时间,他就学有所成,成了“六艺”方面的卓有成就和颇有名气的专家。一时间,在众人眼里,孔子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曾经有一个人十分感叹地说:“孔子真伟大呀,知识和学问太渊博了,都不知道他究竟擅长什么专业了!”孔子谦虛地说:“我哪里谈得上渊博呢,不过就是会射射箭,赶赶车子吗?”

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鲁昭公赐鱼不久,他当上了鲁国执政上卿季平子的委吏(仓库管理员),第二年做了季氏的乘田(管理牧场)。这些工作虽然很平凡,但他干得非常投入,非常称职,季氏对他十分滿意。

可是孔子有更大的追求,他不滿足就这样做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儒”,而立志要做个“君子儒”。什么叫做“君子儒”呢?君子儒就是在做“六艺”这些具体实事的同时,也要努力修行品德,学习知识和做人,从而使自己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大胸怀、大眼光、大境界。为社会立德,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叫做“君子不器”。

因此之故,自孔子之后,“儒”就由原来的职业技术群体,一变而为以学术研究为主,同时兼具一定社会功能和政治色彩的流派。是道而不是器,是形而上,而不再是形而下。故孔子讲“君子不器”,从而对儒赋予了更新更深的精神文化道德的内涵和意义。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儒在社会政治、道徳伦理以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极重要、极崇高的作用和地位。于此同时,儒士的责任与使命也就随之相应的更加重大了,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言:士担任着崇道宏德的重大责任,故“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不学无以益智,不学无以增仁,不学无以广道。儒士的理想高于天,儒士的责任重于山。故君子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儒”,首先必须敬学。只有广闻博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只有敬学好学,才能成就理想,使自己成为众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对此,孔子曾这样评价自己:“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在学习方面,孔子终生严肃、认真、恭敬侍奉的老师,就有老子、蘧伯玉、晏子、老莱子、子产、孟公绰等人。他于平时,除恭恭敬敬地向这些学有专长的老师学习,也十分注意和乐于向普通人学习。哪怕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便认为这是“失人”,感到异常可惜。因为他认为这样就有可能会失去了向这个人学习而得到有益知识的机会。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学习,广德宏道,提升知识,30岁前,孔子毅然退出仕途,而创办起私学。

办私学,有许多问题要解决,首先工资从哪里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家里穷,孩子读不起书,他就定了一个最低的上学学费的标准——几条干肉,谓之“束脩”。那时节,树林里野兽多,只要不偷懒,走进树林,随时随地都可以猎获一两只兔子或射一只野鹿回来,剥下皮,用盐一搓,晒干后带几条给老师,学费问题就解决了。孔子收学生不挑肥拣瘦,不论家里是穷是富,这个学生是聪明还是愚笨,只要真心向学,哪怕犯过法,行过窃,干过错事,现在愿意改正,都照收不误,丝毫不加歧视,这就叫“有教无类”。在一个屯子里,大家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教育方法也跟别人不一样,“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根据桌子的一个角推出其他三个角来,就让你想,不再教了。一直到你抓耳挠腮,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时,才去跟你讲答案。

在教学方法上,他既重书本,亦重实践,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他教学生怎样学会做人,什么是“君子之道”,怎样才算“好学”,为什么要“慎于言”;他还对学生讲“人性”和“人欲”的区别,以及人为什么要讲“仁义廉耻”,以及要孝敬父母,怎样才算孝敬父母。

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孔子认为,孝敬父母不应该只停留在“能养(活)”上,因为禽兽有时对父母也能做到“能养”。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才最难能可贵,是之谓“色难”。当然,要孝敬父母,也不应该过分和刻意。

他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有次他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锄断了,父亲曾晳大怒,绰起一根大棒,狠狠揍他。曾参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马上高高兴兴地站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木棒来教训我,木棒太重了,你老人家没累着吧?”

曾参回到自己的房子后,还拿起琴边弹边唱,想让父亲知道,他身体没事,好让父亲放心,宽心。

孔子听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他告诉弟子们说:“曾参来时,不准他来见我。”

平时,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黎民百姓的大事。有一次,他让弟子们各自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问他道德的起点是什么,孔子说:“修己以敬。”意思是修养自己,用一颗恭敬的心来面对世界。孔子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有无一颗恭敬的心非常重要。“敬”是一种气质,一种心灵的状态。我们有了恭敬心,对谁都会有一种敬意。看到一朵花在那个地方开放,我们就不会随便把它摘下来;我们看到花上有只蝴蝶,也不要打扰它,而要让它继续做它的梦。这就是“敬”。它标志你是个文明人,已经达到了一层境界。人怀恭敬之心,是谦虛的表现,是有礼貌、尊重人的表现。

孔子用他的行动说明了什么是“敬”。敬的表现有时是拘谨,拘束自己,恭谨待人。有些场合,适度的紧张和拘谨,说明了自己对别人的恭谨敬畏之心,反而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显得过于成熟老练、口若悬河,从容不迫,只适合某些斗智斗勇的场面。

孔子待人处世的原则、态度和方法,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忠恕”二字。提到“忠恕”,孔子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忠即是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却不把自己想做的强加于别人。

“恕”也是一样。凡事要替对方设想,对己严,待人宽,不涉及大是大非、原则问题,即使别人有错误有缺点,也不当面揭短,更不提名道姓在公众场合加以宣传,无关原则大是大非问题,能隐瞒的就替他隐瞒一下,这就是孔子的恕道。

孔子还反对有些人总喜欢把事情做得过了头,主张“适度”和“适可而止”。比方说要是在大路和大街上,见了自己的老师,问声好,行个礼就行了;如果这时你一定要趴下来磕头,那就不合适了,人家可能会认为这人一定是个二百五,或者是神经病。伯鱼的母亲死了,好长时间还很痛苦,不住哭泣。孔子听到了,问是谁在那儿哀哭。别人说:“是伯鱼,他很想念他的母亲”。孔子说:“行了,行了,这样太过分了。老是这样哭哭啼啼,究竟是怎么回事哬?”伯鱼便不哭了。子路的父亲死了,好长时间他还穿着父亲的孝服,孔子也不赞成,劝他赶快脫下来。人生于世,难免有亲人离去,应伤有度,哀有节,过了丧期,就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即使哀痛,此时也要深藏于内,这才是君子的作为和风度。

修心起于“敬”,修己终为人。儒家培养自己的崇高德行,最终是为了安定百姓。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孔子办了一段私学以后,又产生了“从政”的念头。

据史载,孔子从三十七岁至五十岁,在这十四年间,殚精竭虑地投身于私人办学,带出了一大批像颜回、子路、子贡、子张、子游、曾参这样的优秀学生。于此同时,由于努力进取,积极修为,自己的道德学问和各种境界,也在不断上升,--先有“小成”,后有“大成”,终被称为在教学领域独一无二的“大成至圣先师”,成为了当时社会和人们中间的精神道徳的偶像和楷模。

说起此后孔子的从政之路,却是个悲剧。自从“堕三都”失败以后,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沿路各国播撒宣扬“仁义”和真理的种子,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但他却一直无怨无悔。

孔子晚年回国,被鲁哀公和季康子尊为“国老”。

孔子三十岁以前就创办了私学,此时孔子的私学发展已达于极盛,学生除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之外,一批更为年轻的弟子也开始脱颖而出。孔子71岁时,颜回死了。孔子仰天叹息说:“天灭我啊,天灭我啊!”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不仅学习刻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且悟性高,有志向,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最为深刻。

就在颜回去世的这年春天,叔孙氏狩猎,捕获到一只怪兽,弄断了它的前左腿。叔孙氏看着这个怪模怪样的野兽,以为不祥,就把它拋在城外,然后派人来告诉孔子。孔子听了描述,心头一惊,赶快到城外去观看这头奄奄一息的动物。一看,孔子的眼泪就下来了,说:“这是麒麟啊,它为什么要跑出来啊,为什么它要跑出来呢?”

孔子泣不成声,用袖子擦着眼泪,袖子全湿了。

据说,从此以后,孔子辍笔,不再著述。

不用说,颜回是孔子最好的学生,子路则是他最亲近的学生,可遗憾的是,就在颜回去世的这一年,子路因得罪了季康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结果因事被卫国蒯瞆的两个武士给砍死了,直到被砍成肉酱。孔子得知消息,伤心欲绝,赶快叫人把自己正在吃着的肉酱端下去,从此不再吃肉。

子路的死,最终击垮了孔子。几个月后,他勉强撑过年关,第二年二月又病倒了。

上天先收回了颜回、子路,留下子贡,让他陪伴自己的老师走完人生最后的光阴。

孔子生前,由于子贡的天分和能力,有人说他超过孔子。子贡坚决驳回了这样的说法。他说:“我怎么敢和老师相比呢?我的老师就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德比天地!”

孔子死后,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

孔子临终之前,心连广宇,给我们唱了最后一首歌:

泰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这首歌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惊天地,泣鬼神。这位伟大的东方哲人,用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把他的思想和悲悯情怀留于后世,让世界永远慈善,光明!

七、常州有哪些当代文化名人?

吴祖光,学者、戏剧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

周有光:语言学家,早年研读经济学,后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陆小曼,近代女画家,擅长戏剧,通昆曲,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

八、靖江的文化名人有哪些?

比较经典的就是岳飞和刘国钧。 岳飞是因为传说中到过靖江,并且丢了一件白袍在靖江的一座桥上,所以白衣堂因此而得名。 著名企业家刘国钧的家乡在靖江生祠镇,为靖江教育等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生祠初中和生祠高中都是刘国钧老先生出资,因此也叫刘国钧中学。

九、灌南当代有哪些文化名人?

汪其魔的魔术、王咏梅的作曲、胥力普的国画、李梅芳的自行车、孙志忠的小品

十、天水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1)赵壹, 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 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 (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