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红色故事一百字

追忆快乐 2022-10-28 01:14 编辑:禄永 279阅读

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孙中山铜像,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字里行间,笼罩着英勇悲壮的氛围。


沈竹白先生,是十一位烈士被杀后由他将他们安葬的。沈竹白,原名嘉炎、号明甫,祖籍浙江绍兴,后迁河南许昌。1878年生,自幼聪颖,1905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结识了张钟端等人,积极参与革命党与保皇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论战,在《河南》杂志上发表文章。1908年回国定居开封。任中州公学总办、河南提学使署督学,暗中联络同志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张钟端组织河南起义时,担负政、学界的联络工作。起义当晚柴德贵发动突然袭击,包围会场大肆捕人时,沈竹白亦遭逮捕,旋即被释。有消息说是由北京某权威人士出面始获准释放的。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钟端等十一烈士惨遭杀害,暴尸荒野,无人敢于收殓。“白沙盈赤血、飞雪幂横尸”,真是惨不忍睹。沈竹白尤感伤痛,他不计个人利害,决心收殓遇难同志的尸体,他一方面与慈善机关疏通关系,利用他们的名义;一方面找到操办丧事的杠铺商量,请他们出人收尸。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带领杠夫亲至刑场寻找烈士遗骨。由于事过数日,又是夜晚,视线不清,尸骨很难辩认,当晚急匆匆把收得的尸骨抬到开封南关官坊义地,在事先早已挖好的墓穴中安葬了下来。


沈竹白的义举再次震动了清廷,河南当局下令逮捕沈竹白。沈闻讯后星夜出走,绕道天津,逃往上海。在上海沈竹白受到中国同盟会总部的亲切接见,对其行为“皆以粤之朱执信收葬黄花岗72烈士目之”。“南朱北沈”之说,证明沈竹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民国成立后,沈竹白返回河南,为就义烈士遗属的善后及建立纪念碑事宜,他一面上书省议会,一面面见豫督张镇芳,提出请求,终于获准给烈属发放抚恤金。


1914年沈竹白响应孙中山先生发动的“二次革命”,触犯了袁世凯的切身利益,被袁世凯的表弟豫督张镇芳逮捕,于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三)杀害于开封孝严寺寺后。行刑前沈神色自若,曰:“各国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国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乃慷慨就义。


武昌起义胜利后,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人民积极响应,以同盟会员张钟端为首准备武装起义,由于机密泄漏,张钟端等十一人遭清廷镇压而壮烈牺牲。烈士遗骸于一九三四年移葬开封南关,因禹王台是盟员当时的自由的活动中心,所以一九八一年迁葬于此,名为辛亥革烈士墓。

150字左右革命英雄故事梗概

1、刘胡兰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面前她没有被屈服,面对敌人问她的“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她大义凛然地说:“我什么都做过!”敌人问她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当着她的面杀害了六位革命群众,可是刘胡兰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铡刀,壮烈地牺牲了。

2、王二小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扩展资料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黄继光

黄继光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

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