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英年早逝的帝王,你认为

追忆快乐 2022-08-30 13:14 编辑:庞柔 267阅读

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为赵婕妤(也即钩弋夫人),生于前94年,8岁继位,成为西汉第八位皇帝,由首辅及权臣霍光辅政。18岁开始亲政。正当他励精图治,大展宏图振兴国力之时,却在21岁时驾崩,英年早逝,令人叹惜。

(汉昭帝刘弗陵)

刘弗陵的童年,既快乐又不幸。快乐的是,他是汉武帝的小儿子,最得汉武帝的喜爱。不幸的是,他被父皇临终托孤前,生母被汉武帝杀害(汉武帝担心吕后悲剧重演,便杀害了钩弋夫人)。作为汉武帝的小儿子,要是没有“蛊惑之祸”,怎么掰手指,也连不到他继承皇位。汉武帝晚年,因相信迷信,被身边宠臣江充和黄门苏文利用,触发“蛊惑之祸”。包括太子刘据、一代尊后卫子夫在内的近三万人受到牵连,相继死去。一年后,在大臣的提醒下,汉武帝幡然悔悟,这才为死去的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平反。

刘据之后,太子之位闲置多年。这期间,汉武帝最不喜欢的儿子、燕王刘旦,却不知天高地厚,向父皇自荐当太子,被汉武帝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遣回藩国,削减域地。直到汉武帝年事已高,在众臣的劝说下,他才将目光投向从小就聪明智慧且胸怀大志的刘弗陵,使得刘弗陵6岁时就获封太子之位。刘弗陵8岁时,汉武帝临终托孤之后,病薨未央宫,刘弗陵荣登帝位,是为汉昭帝。在首辅及权臣霍光的主政下,汉朝很快从汉武帝年年征战的废墟上得到恢复,迅速发展。刘弗陵也在霍光的羽翼下,养精蓄锐,茁壮成长。

(权臣霍光)

只到刘弗陵18岁,因为霍光放权,刘弗陵这才亲政,正式走上历史的大舞台。他励精图治,大展宏图,惩治贪腐,发展经济,抗击匈奴,不出几年,汉朝迎来“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国富民强的“中兴之治”时代。

(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

然而,正当事业向前发展,国家向更辉煌的前景迈进之时,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却突然病逝。刘弗陵在位十三年,真正执政才三年,他死时谥号为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关于刘弗陵的死,史家有过置疑。他年轻力壮,身体好好地怎么会说死就死呢?他生的是什么病?权臣霍光有没有感到自己的权势受到威胁和挤压而对他采取行动呢?史载是病死的,并无赘述,其他就不好妄加猜测。刘弗陵死得蹊跷,但他的死却是在中兴的征程中坠落,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题主好,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帝王,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从秦始皇称帝到溥仪退位,2132年中有皇帝408人。如果把夏商周的帝王和春秋、战国时代的王、公、侯加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帝王本来平均寿命就不高,早亡的不少,功绩卓著,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的有周武帝周武帝宇文邕、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秦武王等。野狐对周世宗柴荣的早逝深表惋惜,他的英年早逝造成的历史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柴荣是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其家为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郭威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是为周世宗,只可惜在位仅仅六年。

柴荣登基后,整军练卒、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不断好转。他听取了比部郎中王扑“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献策,确定先攻后蜀,再征南唐、伐契丹,最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方略。柴荣西败后蜀,夺取了秦、凤、成、阶4州后,于显德二年到五年(955~958年),三次亲征南唐。北周大军直捣长江,逼迫南唐中主划江为境,夺取了长江以北淮南14州、60县,使南唐俯首就范,奉表納降,南方各割据势力也不敢造次妄动,为北伐契丹扫除了后顾之忧。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柴荣宣布北伐契丹,要收回石敬瑭出卖的幽云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北部地区)。辽穆宗耶律璟听到后周北伐的消息,为之大惊,急忙派南京(今北京)留守萧思温为兵马都总管,率军阻截后周军队,结果被杀的大败。随后轻周军松拿下益津关、瓦桥关和关南州县。在商议攻取幽州时,柴荣病倒了,不久去世,年仅39岁。

柴荣志在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强大的周帝国,他的早逝真是令后世唏嘘不已。宋神宗认为柴荣假以天年,必能成为汉高祖刘邦一样的千古大帝。幽云十六州北宋一直都没有拿下,而北宋几代皇帝都认为,柴荣不死,幽州很快就会被拿下。

更让人可惜的是,后周基业不深,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上骗抢来了天下,心中总是呆鬼,也怕有朝一日别人也来个黄袍加身,就先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夺了为其得天下的有功大将兵权,把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上。赵匡胤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虽说是吸取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但更多的是因为心中有鬼。

因为有鬼,所以对武人提防之心犹重,北宋“以文制武”,文官的地位远高于武将。赵匡胤在国家兵力分配上搞出一个“内外相制”的设计方案,禁军和地方驻军相互制衡。禁军掌握在皇帝手上,就此还不放心,又来一个“将不专兵”的更戍制度。结果是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反叛的几率很小了,但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两宋一直沿用这一基本国策,虽然宋代经济发达,但军事力量薄弱,结果被辽、西夏、契丹、金轮番猛揍,北宋连皇帝都被金人虏去坐井观天了。

南宋为什么大多时候是投降派主政,岳飞为何会被杀?那不是秦桧就能做得到的,这家伙只是一个棋子。一切根本原因还是当年的那个“鬼”在作怪,怕岳飞也玩黄袍加身,那一切都没了,投降赔款还可以坐拥半个天下。这种小人之心最终的结果是,崖山之战后被蒙古人所灭。

崖山之后无中华,此话虽然很偏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试想,元朝九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好多年停止科举考试,读书人被排在第九位,“九儒十丐”的臭老九,比妓女社会地位还低,这样的情况下,文化能不受到严重摧残吗?

大宋的软弱,文化的被摧残,这些都和赵匡胤的基本国策有关,老赵的国策都和心中的“鬼”有关,而这个鬼是由周世宗柴荣意外的病故而起的。柴荣的英年早逝,不只是后周的不幸,也是大宋的不幸,一定程度对中华文化也有着不利影响,这正是野狐为何认为他的早逝最令人惋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