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有哪些著名文人?

追忆快乐 2022-07-12 17:00 编辑:令狐珊 186阅读

历史上的文人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宽泛了,简直就是一步文化史。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说透的。

先秦的诸子百家多数是文人,还有屈原,这个人数太多了,不一一列举。秦汉时期也有一些,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数著《史记》的司马迁。以后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化人。到了唐宋时期,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涌现的文人就更多了,比如唐代的诗人群体,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史学方面的司马光,等等,不一而足,元朝的杂剧、散曲作家,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名著的作者。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学者。

由于中国古代长期是科举举士,多数官员同时也是文化人,无法列举。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名人,不一一说来,想必有读过书的至少都会知道几个。但是,相对历史长河中无尽的人数,他们又是非常稀少的,故而难得。

以文字为载体,传播人类精神文明,或者纯粹艺术,供人欣赏,使人愉悦,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或者超脱,故而人人传颂。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盛唐文学又如明珠一般的存在,又如千秋的皓月,照亮历史的长空。其中以李杜,李白,杜甫的诗章最为出名。他们将诗的艺术推至高峰,乃至极致。后人多数也最为推崇他们,故而奉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之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最为出名,如果不是内心追求这一份浪漫只有也写不出这样的诗。杜甫在韵律上绞尽脑汁,反复推敲诗的天然之美,极尽还原诗的本身韵律之美,以期达到天然去雕饰,这样的美感,使后来人品读,仿若身临其境。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信仰,保留在了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引领后来人。

在今天信息泛滥,人心日益浮躁的环境下,读一读历史文人的名著,可以使人静心。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或则传承。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如何赏析这个作品?

一是好在拙朴 ,浑厚,遒劲,而这些主要特点,都是通过独特的篆籀法,来实现的。

由于颜真卿曾跟张旭学习笔法,自诩“颇传长史笔法”。所谓“长史笔法”,主要就是张旭草书中的篆籀笔法。同时也融入了摩崖和篆书碑刻的笔道。

什么叫篆籀?简单说以圆笔和中锋为主。采用和融合了大篆圆笔。在笔画转变方向之处,多作圆转。使转角圆动自然,而又有力度。康有为评价曰:“提则筋劲”,

用中锋行笔,藏锋圆笔,因之笔画浑厚,线条凝练,使写出的线条力度与点画极具立体感。“细筋入骨”才有了,“颜筋柳骨一说。

二是好在另起炉灶,与二王分庭抗争,独门立派,确切说是从二王来 ,又迥异于二王。

我们熟悉的米芾,王铎,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再写得出神入化,但都有二王笔法的痕迹 ,而独有颜真卿超越了王羲之笔法的束缚。

《祭姪文稿》把篆籀笔意引入行书改变了晋唐方头清劲,內擫的用笔方法,以外拓笔法加篆籀感,表现在在行书书写中,另起一脉。

从而拥有了自己的风格,笔法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被称为第二行书的主要原因,因其具有独创精神。

甚至自古有许多书法家认为,《祭侄稿》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行书真迹。

也得到无论古人或后人认可与模仿。宋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 蔡襄 还有明清时期的王铎,董其昌,傅山都从颜真卿行书《祭侄稿》汲取营养。

三是拙涩中含巧 是、结字疏朗宽绰,体势开张。在处理一些合体字时,把左右偏旁尽量向两侧拉开,外拓,使中间形成相当大的空白。大智若愚,大拙若巧的境界比如细看下面左图是颜真卿荼毒,右边是王羲之荼毒。

几个字干净利落,遒劲有力,开张的体势和疏朗的结字,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弥补了王羲之书法韵美,秀逸然而写大字时气势不足的欠缺。

颜鲁公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实至名归!

有些人说颜鲁公在王羲之之前,那么可能天下第一与第二就会易位,可能吗?我认为是绝对不能的!

是的!无论《兰亭序》与《祭侄文稿》都是在那种自然的状态下书写而成的,而且都是那种把自己的情绪与文体交融的艺术。可是颜鲁公在笔法方面还是与王羲之有巨大差距的。

虽然颜鲁公不如王羲之,可是天下第二还是没有争议的。那么《祭侄文稿》的好处在哪里呢?

一,是自然的书写状态。自然书写状态没有几个人可以达到,虽然说古今的书法大家也不少,可是真正能达到颜鲁公的自然书写状态可能也只有王羲之了。

二,笔力强悍,我们从满纸的屋漏痕就可以感受到颜鲁公锋毫割纸的强劲锋墨,试问真迹谁能有如此笔力?真迹没有了!可能有的唯王羲之,因为王羲之没有真迹存在,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唯颜鲁公一人了。

三,强烈的情绪影响的书法。即使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无此强烈的情绪!即使是颜鲁公再书写也写不出那时激愤欲出的情绪来,所以,此帖是绝无仅有的绝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