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刘胜是景帝刘启庶子、武帝刘彻之兄、蜀汉帝刘备之祖。
1968年,贾汉德参军时还是一个20岁的棒小伙,从山西孝义来到满城县。他所在的部队是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主要工作就是“备 战为人民”,每天到山上去打防空洞,流动性很强。虽然他在满城的时间只有5个月,但满城发现汉墓的历史却成了他头脑中最深的记忆。
1968年5月的一天,军 化 处干事张祖流接到一个紧急电话: 正在河北满城执行任务的工 兵团在陵山主峰东坡开凿隧道时,突然底部岩石下塌,出现了一个洞口,派人下去勘测后发现这个洞穴是人工凿成的,洞中还有不少器物,像是古代文物。
张祖流虽然还不能确定这批文物的价值,但他深知“文物”二 字的意义,他立即将情况逐级向上做了汇报,由北京 军 区直接请示 了周总理。
1968年6月18日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来访的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在休息厅时周总理告诉郭沫若同志,满城县发现一座很大的古墓,请郭老负责办理这件事情。周总理指示:不管是什么文物,部队一定要保护好,不能损坏和丢失。
郭老决定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选派专家到现场。经过考察,6月19日选中了王仲殊、卢兆荫、张子明三位专家,并由河北省文化局的考古队员配合,随后向总理作了汇报。
6月22日,总理批复同意郭老的意见。27日考古专家到达陵山,开始发掘工作。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军区立即派专人前往调查,一个由张祖流 带队、河北省文物等相关部门人士参与的调查组被派往满城,其中 郑绍宗就是首批赶往满城汉墓的两位考古工作者中的一个。一进洞 口,大家都惊呆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略呈长方形,约20平 方米的小厅,南北两个耳室,中间一个大厅及回廊,均摆放了许多 文物,南北耳室各长30米,南室摆放了几辆战车和国王乘坐的安车, 另外还有十几匹陪葬马匹的骨头,马身上配有金光闪闪的马具,郑 绍宗拾起来看了一看后,惊喜地对大家说:“从工艺上看,是汉代 的器物!”
兴奋不已的人们又走进北室,看得出这里是个大酒房,地上摆放着约有数百件大酒缸、石磨盘和彩绘 的酒壶和陶罐等器物。中间大厅高7米,铜器、漆器和医疗器具琳琅 满目。中室西南还有个尚未打开的后室。给张祖流留下最深印象的 是中间大厅地面上的一根长约两寸的金针,熠熠生辉,看起来工艺 十分精巧。了解完基本情况后,他们又连夜赶回石家庄向军区报告。
事关重大,军区再次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第二次批示:赶紧 进行挖掘清理,重要的东西不能损坏,珍贵的文物一件都不能丢失。 随后,周总理又向郭沫若提及了此事,建议他看看河北考古工作者 的报告。有关部门决定由河北省考古单位与郭老所在的中国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经费由国家支付。
由此,河北文物工作队组 织了工兵团二十来个战士进行前期发掘整理,把出土文物都登记编 号并进行记录和测量。与此同时,北京积极进行相关研究,考察其 具体年代。年事已高的郭老亲自参加了这项工作,翻阅了大量资料, 对已出土的文物进行仔细的考证后,基本认定这是中山靖王刘胜的 墓。
1968年6月25日,是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中国考古研究所的十几位 专家来到陵山,与河北省联合组成了庞大的发掘队,开始对满城汉 墓展开正式发掘。
奇怪的是整个墓室里也找不到刘胜的尸体。右侧墙有一张床,离地面只有一两寸,上只有一件衣服样的东西。四周放了很多兵器、铜器和玉器等。衣服上面是一层厚厚的污泥,已经看不出什么靓丽的颜色。专家们擦拭后,发现是玉片,一阵惊喜。
金缕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玉片四角均有穿孔,全部用金丝线编缀。汉代文献中曾有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用玉衣作葬服的记载,因为他们深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所以他们往往把死者严实地包裹在“金玉“内,以求肉身不腐。据专家介绍,西汉时代制作一套玉衣,即使一名非常熟练的玉工也要花上十年的时间。此种葬服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而这种曾见于史书中 的金缕玉衣,这还是第一次发现实物。
这件稀世珍宝要运到北京,但由于时代久远,不敢轻易动,恐怕玉片散落,专家们决定整体搬运。贾汉德和战友郭正中等5人承担了这项任务。看到专家这么重视,他们也是小心翼翼,按照制定的方案,用铁丝密密地从金缕玉衣下面穿过,每隔两公分左右穿一根,要一点点往里穿。5个人穿了半天时间,才将金缕玉衣全托起来,慢慢将玉衣抬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木箱,轻轻抬出洞口,装上汽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