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人物介绍?

追忆快乐 2022-10-26 21:09 编辑:樊芸 70阅读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爸爸,桂妞,农会干部,青救会干部,海娃,民兵小王,张连长,小刘,狗娃,一排长,鬼子猫眼司令,小胡子队长

      人物简介: 海娃是电影《鸡毛信》里的小英雄。他是个放羊娃,为了给八路军送情报,把信件栓在羊尾巴里面,和日寇进行周旋。他凭借机智勇敢,胜利完成了任务。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12岁就是龙门村儿童团长团长,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

鸡毛信故事中的三王村在哪里?

鸡毛信故事中的三王村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镇东南

什么是鸡毛信?

在我国古代,遇有特别紧急的信息需要传递,常常是在信件上粘附鸡毛,以表明事物迅急,必须火速处理,这种信件叫做“鸡毛信”,“鸡毛信”又称“羽檄”、“羽书”。后来通常在信封上注以表示紧急的特殊记号,这种信件也叫“鸡毛信”。

鸡毛信是怎样出现的?

  

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 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 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 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书”,虞羲《咏霍将 军北伐》诗中有“羽书时断绝”。
  杜甫《秋兴》 诗:“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到 后来有其名而无其实。

清朝,“羽檄”这个名词又大量使用,“袁 简斋六十三岁乃生子。时有族弟某观察,在苏 州勾当公事,接江宁方伯陶公羽檄,意颇惊骇。 发之,但有红签十字曰:‘令兄随园先生已得子 矣。
  
  ’”但不知这个“羽檄”插了羽毛没有。到 太平天国时期,确确实实是插了羽毛,而且就 是鸡毛。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有记。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抗日武装用鸡毛 信传送紧急信息,这在电影《鸡毛信》中已经 艺术化地表现了。中央电视台有一期《鉴宝》 节目,有位来宾就出示了一件抗战时期鸡毛信 的实寄封,这是中国邮政史上唯一的一件鸡毛 信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