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214 2024-04-25 21:46

一、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的故事?

坦腹东床是古代中国民间故事之一,旧作女婿的美称。

出处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袒腹东床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上均有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说的是,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遣使者给王导带信,想在王氏子弟中找个女婿。王导对郗鉴的使者说:“你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 “王家的儿郎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在东面的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啥也没听到。”郗鉴说:“那就是这个了。”询问之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希望能帮助到你

二、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的故事及译文?

1、原文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2、译文

王凝之的妻子谢夫人(谢道韫)嫁到王家以后,非常看不起王凝之。回到谢家后,心情很不愉快。太傅(谢安)安慰她说:“小王是逸少(王羲之)的儿子,人材也不错,你怎么这样讨厌他呢?”谢夫人回答说:“我们同门叔父中,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叔伯兄弟中,有封(谢韶)、胡(谢朗)、遏(谢玄)、末(谢渊)。不料天地之间,竟有小王这么个人!”

三、世说新语王羲之的语言描写?

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的见解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体会,心里所考虑的实在美妙,你想见见他吗?”王逸少本来就有超人的气质,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一起坐车到王逸少那里,王总是着意矜持,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退了。

后来有一次正碰上王逸少要外出,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道林对王逸少说:“您还不能走,我想和您稍微谈论一下。”于是就谈论到《庄子·逍遥游》。支道林一谈起来,洋洋数千言,才气不凡,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王逸少终于脱下外衣不再出门,并且留恋不止。

原文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

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四、世说新语王羲之形象分析?

: 王羲之的形象是独特而出众的。

: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碑刻家,他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之所以独特而出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独具风格,他以隶书见长,极富个性化的笔法和独特的布局方式,赋予了他的作品强烈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审美特点。

他的作品常常结合了诗词和绘画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王羲之不仅在书法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碑刻艺术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精通刻石技艺,创作了许多精美的碑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创新了传统的碑刻形式,而且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书法手法,展现了他的独特才华和细腻的艺术表达能力。

最后,王羲之的影响超越了时代的界限。

他的书法作品和碑刻艺术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赏,而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模仿和学习,形成了以他为基础的一脉相承的书法传统,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 王羲之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其在书法和碑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和学问修养上。

据记载,王羲之谦虚谨慎,待人宽和,与人交往始终保持着诚挚的态度。

同时,他深入研究古代经典,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颇有涉猎,被认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形象是独特而出众的,不仅因为他在书法和碑刻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也因为他的为人和学问修养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六、世说新语王羲之读后感?

《世说新语》可谓一部奇书,成书约在王羲之死后八十年。读这部书的感觉,正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王献之语)。该书有关王羲之的内容,多达50余条。篇幅限制,本文只择取数条读一读:

王羲之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王敦(羲之的堂伯父,因谋逆而败亡)很喜爱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屋里睡觉。一次,王敦起来得早,羲之还在睡。一会儿,钱凤来和王敦密谋造反的事。凑巧王羲之醒了,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自己没法活命,于是设法抠出口水,把头脸被褥都弄脏,假装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一半,忽然想起王羲之还在床上,怕他听到了密谋,于是道:“不得不把这小儿杀了!”等到掀开帐子,看见羲之睡相正酣,就相信他睡得很死。于是王羲之得以保住性命。当时人都称赞小羲之有智谋。

七、世说新语中的王羲之的经典语言?

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的经典语言:

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

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子敬与子猷书,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

王右军少时,丞相云:“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八、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笔论》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九、王羲之画画的故事?

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十、王羲之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墨池故事:

王羲之东晋人,他创造了一种美观流利的书法字体,被人们称为“书圣”,他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这个就是“墨池”的典故了。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