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州市番禺历史故事?
番禺现为广州市番禺区,是岭南四大古县之一。番禺本为秦置古县,位于南海郡南部,珠三角冲积平原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县南距离大海仅七十里。秦统一六国后,先后派遣屠雎、任嚣、赵佗攻略扬越,并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郡治就在番禺县。秦汉时,县域范围非常大,番禺县包含了现在的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市区域。
秦末天下混乱,南海郡尉任嚣临终托付赵佗守岭南,赵佗据守番禺归拢南海、桂林、象郡并自立为南越王,这可以说是番禺县历史的第一个高峰。南越王赵佗真是个幸运的诸侯王,他高寿,作为武将活到了将近百岁,寿终正寝,他同期的秦朝大将要不被朝廷内耗死,要不战死,非常惨烈;他曾两度称王,天高路远朝庭兵马都来不及征讨他;他圆融,西汉初汉高祖刘邦遣陆贾为使说服赵佗归附汉朝,他就归附,属地不用经历战争是人们之幸。
到汉武帝时南越丞相吕嘉反,汉武帝遣将平定岭南之乱,置交趾刺史部,下设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南海郡治仍在番禺,两汉近四百年间,除珠崖、儋耳郡后来被撤销,其它岭南七郡格局基本顺延。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南海郡设六县,番禺、博罗、龙川、揭阳、四会、中宿,其中五县古名至今仍有沿用,只有中宿县(现在的清远市)未承袭。
秦汉时,番禺实际上只是南海郡的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三国吴时,孙吴政权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觉得交趾治所过远遂把州治从交趾郡的龙编迁徙到番禺,后来吴主把汉以来的交州刺史部一分为二为交州、广州,广州从此成为岭南经济文化中心。隋朝时,番禺县辖地改归为南海县,在南海县旁边另置了番禺县,唐沿袭隋制,唐时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海贸和属国朝贡接待事宜,广州历史攀上第二个高峰。
宋元海贸发达,广州一直繁荣发展,有成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人才船只贸易资源。明清时番禺县一直作为岭南一级行政区划驻地,名副其实为经济文化中心,其间偶有撤并番禺归南海县,但不久都恢复番禺之名。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中国海贸的巅峰,泉州跃居海贸榜首城市,后倭寇不断入侵沿海,抗倭战争不断,海贸时不时关停,但广州一直开埠通商,从未曾停过,番禺也随着历史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番禺在珠江入海口处,发展海上贸易来说,地理位置是极好的。北部湾广西沿岸,秦汉时称为合浦郡,也是极佳的地理位置,并且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岭南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直到两晋之后,朝廷对交趾、九真、日南郡的管辖权旁落,岭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才逐渐东移。所以说当代广州的繁荣发展,既有天时地利传承之便,更有赖国家政策支持。
古时番禺贡赋多为海外舶来物,香料、宝石、动物皮毛牙齿等,物以稀为贵。其实番禺本身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雨热同期物产是很丰足的,宋元时期,珠三角冲积平原泽野千里,引入江南蚕桑养殖技艺,丝布、竹布等亦有所产出。明清时期江南、江西陶瓷技艺越过大庾岭传入岭南,瓷器生产得到长足发展,至今佛山陶瓷在中国可以说都占有一席之地。
二、广州番禺南浦岛历史?
南浦的历史不会很长,因为南浦的住民都不是原住民,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最大姓氏是陈,跟住是郭,周,何,还有其他少数姓氏。
最可靠一说是顺德(三山)迁移过来的,现在还有很多南浦人有三山兄弟,回三山探亲。
另一说是小谷围岛(现在广州大学城所在)的村民迁移,皆因当时共产党要解放广州的时候,围剿小谷围的郭塱村时候,南浦岛的恶爷开舢舨,划小艇去救援。听说现在南浦各村龙船探亲是划到这里来的。
三、番禺撤市设区的历史故事?
1992年5月20日
国家民政部批复番禺撤县设市;
随着1992年撤县设市,本身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番禺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一些客观存在的融合需求,让一些“两头跑”的人品尝到行政没有对接的苦。
“那时要去一趟番禺,得花一天的时间。”广州一所高校的教师张先生,1990年代除了要在广州的学校上班,还时不时需要前往番禺的一所成人大专“炒更”。张先生称,当时从广州市区去一趟番禺,如同去珠三角一个城市。
交通的不便,逼一些必须两地办公的单位想出一些“奇招”。很长一段时间,番禺的政府部门需要在广州设立“驻广州办事处”,现在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
1999年
广州市“两会”期间,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首次透露了计划将番禺和花都撤市变区的计划。
2000年5月21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番禺市,改设广州市番禺区。
2000年6月8日
番禺由市变区,纳入到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的行政版图。撤市设区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着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由此拉开了番禺城市化进程的序幕,吹响了大跨越发展的号角。番禺历史,开始了新的一章。
2001年7月10日
番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正式成为“广州街坊”。
四、广州沙面历史故事介绍?
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历史进程,一百多年来,多国领事机构和商馆在此设立,东西文化在此交融。历史的足迹似流星划过,转眼沧海桑田,现在的沙面已是AAAAA级风景区,是广州著名的外事游览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
百年之前,有一个英国人,生于广州沙面,长年担任的哯洋行的主要合伙人,还担任多届沙面英租界工部局主席或委员;他不仅是当年广州外国人社群里公认的“老广州”,还是沙面发展重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的名字是哈罗德·斯特普尔斯-史密斯。
五、广州番禺禁摩吗?
这个不太清楚哦 但是据我所知 广州郊区都不禁摩 只有广州市区禁摩
六、广州番禺化龙镇水门村历史来历?
番禺区化龙镇水门村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以下是关于水门村历史来历的一些概要信息:
水门村位于番禺区化龙镇,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珠江,交通便利。据历史记载,水门村有着约6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明代,水门村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农村社区。当时,村民们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和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水门村因其地处珠江畔,水资源丰富,被誉为“水乡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门村逐渐发展壮大。村内建有以货物运输为主的码头,并有多条河道贯穿整个村落。这使得水门村成为了当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近代史上,水门村曾经历过一些社会变革和战争的影响。然而,村民们始终坚守家园,勤劳致富,为水门村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如今的水门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村落中保存着许多传统建筑和古老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上是关于番禺区化龙镇水门村历史来历的简要介绍。由于篇幅有限,无法详尽涵盖所有历史细节。如果您对水门村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需求,建议您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向当地相关机构咨询。
七、广州番禺宽带?
还是选择电信的吧。
130元包月6M,纯宽带,不捆绑固话,也不捆绑手机这些喔,还可以迁移过户
780包年4M,宽带 手机,手机每月另外交月租59元,有一部手机送。
选择哪个都行喔
八、广州番禺新造?
市桥 511400 黄阁 511455 石楼 511447 新造 511436 沙头 511490 榄核 511480 横沥 511466 南沙 511458 钟村 511495 化龙 511434 沙湾 511483 灵山 511473 鱼窝头 511475 万顷沙 511462 大石 511430 石基 511450 渡头 511485 大岗 511470 东涌 511453 紫坭 511487 南村 511442
九、广州番禺可以养秋田犬吗?
可以
十、广州石室圣心堂历史故事介绍?
1858年,两广地区的教务由澳门教区独立出来,交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接管,成立粤桂监牧区,该会法籍会士明稽章(Bishop Philippe François Zéphirin Guillemin)获教廷委任为首任宗座监牧。明稽章本人早于1848年10月来粤传教,当时他已有要在广州建立一间大教堂的设想。咸丰一年(1851年)在当时的两广部堂旁边购置房产,并建立了一间小教堂。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与广东地方当局谈判建造教堂的有关事宜,但当时的谈判并不顺利。其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新城内靠近珠江的两广总督部堂被摧毁,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
战后明稽章依据清廷所签的《北京条约》中第六款“传教士可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天主教堂”的规定,要求广东地方当局归还以前被充公的教堂屋宇,用作新教堂的用地。广州当局最初提议了几块城外的土地,被明稽章拒绝,他以原来的教堂位于城内为由,要求以城内的土地作为补偿。最终在当时驻扎广州的法国海军总兵Coupvent des Bois的军事支持下,逼使两广总督劳崇光于1861年1月25日签订合约,将两广总督行署基址,永租给巴黎外方传教会兴建天主堂,面积为42亩6分6釐,每亩租金为1500文钱,1863年3月又再增租地17亩6分9厘。自此以教堂为中心,在北至大新路,南至卖麻街,东至白米巷,西至玉子巷的广阔区域,逐步建立起孤儿院、育婴院、圣心书院、明德女子中学、日新小学、圣方济各小修院和中华无原罪圣母女修会等等附属设施,形成教徒群集区和华南的天主教传教中心。
明稽章在1858年回法国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他陈述英美两国在广州的势力发展,引起拿破仑三世对法国在广州的影响力逊色于他国的忧虑,明稽章借势建言利用建立教堂和传教来扩大法国在华的影响力,以弥补贸易上的劣势,最终拿破仑三世许诺个人资助三十万法郎,同时也容许明稽章向法国的天主教徒募集捐款。而在教堂工程展开之后,明稽章透过巧妙的运作手段,使得法国政府同意增加拨款二十五万法郎,其中七万五千法郎的余款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后,在1873年5月经法国议会以491票赞成、100票反对投票通过,拨付予法国外交部用于教堂的建设。
教堂的地基部分在1861年6月28日耶稣圣心节当日开工,1863年完成,同年12月8日的圣母无原罪日举行盛大的奠基仪式,周边的街道被装饰一新,也吸引了大批民众围观。两广总督乘坐八人大轿到场,一众文官、约300名八旗官兵,传教士和约20名神父,以及欧洲各国所有的驻粤领事和高级官员也一同出席。在奠基仪式上,当时的法国驻广州领事李天嘉男爵(Baron Gilbert de Trenqualye)和明稽章主教分别致辞。取自耶路撒冷的一块石头和取自罗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于两块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而兴起于西方之罗马之意,两块奠基石上分别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样。
教堂的建造遭遇不少阻力,除了兴建教堂及附属的建筑需要征用大量的民房土地以外,在历经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广州的民众普遍排斥和敌视洋人。教堂的建设在1869年被迫中断,因当时的两广总督禁止采石,而民间涌动的排外情绪也渐趋炽热,面对这种局面,主教明稽章直接与北京的朝廷官员进行交涉,令问题得以解决。不过,尽管从构思建堂到筹集款项,再到监督建设,明稽章是教堂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人物,但他本人却无缘得见教堂的完工。明稽章在1879年9月被教廷召回,此后未能重返中国,于1886年,即教堂建成前的两年,以72岁的高龄在巴黎病逝。石室教堂在接任主教邵斯(Bishop Augustin Chausse)的主持下建造完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