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的成语故事?

299 2024-09-22 14:58

一、尊师的成语故事?

岳飞,中国历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能够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二、有关尊师的事例?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三、孔子尊师成语故事?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四、有关尊师名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五、尊师的典故或成语故事

尊师的典故或成语故事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从古代开始就深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尊重师长、敬重老师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承。这种尊师的思想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通过讲述一些有关尊师的典故或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价值观。

《孟子》中的故事:滕文公诵读诗经

孟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在《孟子》一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尊师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滕文公诵读诗经的事情。据传,滕国的公子墨子是滕文公的儿子,他没有学问,只会打猎,什么也不学,也不尊重老师。

为了教育儿子,滕文公找到了当时儒家的泰斗孟子,请他来教导墨子。孟子要求公子墨子背诵诗经,但公子墨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只对打猎感兴趣,学什么诗经?”孟子心中很生气,但他没有发火,只是善意地劝告道:“诗经是我们民族的宝库,是我们文化的瑰宝,通过背诵诗经,你将会受益终生。”

听了孟子的话,公子墨子决定尝试一下。几天后,他背诵了一首诗经,然后去见孟子。孟子看到公子墨子的功课进步,非常高兴。他鼓励公子墨子继续努力,渐渐地,公子墨子爱上了学习,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尊重老师并开始学习,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获。

《后汉书》中的故事:董仲舒力论尊师

董仲舒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学者和政治家,他在《后汉书》中的故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尊师的案例。据说董仲舒在年幼时聪明机智,十分喜欢学习,但他非常挑剔,只喜欢听讲师讲述精妙的学问。

董仲舒曾去见名师张敞学习《易经》。张敞一开始并不愿意教导这个挑剔的学生,但董仲舒坚持不懈,终于打动了张敞。张敞开始教授他《易经》,董仲舒也非常认真地学习。他不仅把所学的知识悉心记下,还总结了自己的心得,并创作了一篇《尊师篇》。

在这篇文章中,董仲舒强调了尊敬师长的重要性,他说:“尊师者,天子之言也,尊长者,君之礼也。故无所使为,而不生尊贤爱士之心也。”董仲舒的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后来的学者所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敬师长不仅是传统的美德,还是一种道德品质。只有懂得尊敬师长,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只在纸上谈理论,没有实际行动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唐代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中的一则故事。

相传,唐代文学家刘勰曾在一个宴会上与一位年轻的军事家谈论兵法。他们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是年轻的军事家始终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际经验。最后,刘勰对他说:“你只是在纸上谈兵,并没有实际的战斗经验,所以你的理论是不成立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与其空谈理论,不如去实际行动,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结语

尊师重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通过讲述这些有关尊师的典故或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尊师的重要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敬重老师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修养和素质的体现。只有通过尊重师长并努力学习,我们才能成为有道德修养、有文化素质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有什么尊师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七、尊师敬长的成语故事?

尊师的成语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尊师的成语故事:圯上受书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尊师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八、有关尊师的优美句子?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佚名

4、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8、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九、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尊师重教小故事—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十、有关尊师敬长的简短感悟?

尊师:就是要宏扬,光大,传承本尊文化。

重道:就是要体证,精进,深修本尊法门。

明师都要求弟子能超过自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修炼要有果,事业也有成,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