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阳抗日名将?
资阳的抗日名将饶国华,于一九三七年南京保卫战中,驻守安徽广德,泗阳。十一月二十三日,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疯狂的向广德进犯,饶国华的部队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整,又买不到粮食,率川军仓促投入战斗,经过殊死搏杀,最后失守,战斗到最后孤军,深感愧对祖国和人民,举枪自杀,以身殉国,
二、1944抗日名将?
方先觉(1905年11月22日-1983年3月3日),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三、永州抗日名将?
答:最著名的南京保卫战的总司令唐生智,参加过淞沪会战唐守治,参加淞沪会战.徐卅突围战的陈作民。
四、滕州抗日名将?
王铭章(1893.7.4—1938.3.17),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泰兴场人,民族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著名抗日将领。
五、保山抗日名将?
家住保山市施甸县老麦乡茨桶村、今年94岁的抗战老兵王宪卫就是抗日大军中的一员。作为中国远征军第8军荣誉第一师的一员,王宪卫在参加滇西反攻的数十次战斗中,历经枪林弹雨和九死一生,最后同战友们一道从畹町把日军赶出了国门。时光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抗战英雄已至耄耋之年。但王宪卫却常常告诫后辈:“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六、抗日名将写的诗?
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写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七、中缅抗日名将?
戴安澜
2017年5月26日,是戴安澜将军殉国75周年纪念日。
1942年2月,戴安澜奉命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为先头部队进入缅甸与日本侵略军作战。5月26日,戴安澜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戴安澜牺牲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其题写挽诗,诗曰:“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海鸥”展翅 矢志抗敌
1904年11月25日,戴安澜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原名衍功,学名炳阳。1924年初,戴炳阳在广州任粤军第四师团长的叔祖父戴端甫号召家乡有志青年报考黄埔军校,久怀报国之志的戴炳阳立即整理行装,与家乡一批热血青年一起赴广州应考。当时,军阀连年混战,列强对华虎视眈眈,戴炳阳忧国忧民,决心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力挽狂澜,为振兴国家、抵御外侮做出贡献。他表示,为救国于危难、解民之倒悬,今后要像大海风暴中的海鸥那样搏击风雨,展翅翱翔,从此,戴炳阳改名为“戴安澜”,自号“海鸥”。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安澜先后参加过台儿庄、中条山、昆仑关、万家岭等重要战役,在抗日战场上,率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战功卓著。戴安澜为表明抗日到底的心志,曾打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戈挥日”。“戈”有两层含义:既是“戴”字的偏旁,又指古代兵器,取“执干戈以卫社稷”之意。“戈挥日”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打击、驱逐日本侵略者。
八、豫军抗日名将?
民国时期盘踞河南的镇嵩军。官兵多为豫西子弟,头领为刘镇华,鼻祖为张钫,全盛时期拥有十余万人马,叱咤中国北方。
抗战前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5军,参加了七七事变后河北山西河南一带的全部抗日战役,表现英勇。
1944年国军在正面豫湘桂战场大溃败时,中央军和其他驻守河南部队望风而逃,15军参加洛阳保卫战,为保卫自己的乡土,与日军血战至弹尽粮绝,仅余两千余人撤出战场,可歌可泣,与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后不费一枪一弹沦陷东北形成鲜明对比。
河南地方军队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后来15军又重建,在内战中于开封(当时的河南省府)被歼灭。刘茂恩等去了台湾
九、姓谢的山东抗日名将?
谢晋元将军 ,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敌入侵的伟大爱国者,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日战争初期,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秋,谢将军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我数十万大军撤退。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叛徒杀害。谢晋元遇害后,被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少将,上海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前往吊唁的民众达30多万。[8]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蒋介石誉其“精忠贯日”。[64]
十、著名的杨姓抗日名将?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