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扑蝶赏析?

145 2024-09-13 14:10

一、宝钗扑蝶赏析?

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同是红楼梦中的佳话,书中这两段描写揭示了宝钗和黛玉两位贵族少女的性格情趣和内心世界。扑蝶是小儿女的常态,葬花则只能发生在林黛玉这个特殊人物身上。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做过扑蝶游戏,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缺乏人与动物和谐生存的理念。但红楼梦的作者却用这两个细节来做人生价值思考。

且不论蝴蝶倒底是益虫或害虫,在中国传统文学里,蝴蝶是美好与自由的象征。庄子做梦曾化为蝴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结尾,主人公双双变成蝴蝶。扑蝶游戏能给自己带来一时欢娱,对蝴蝶来说却是最恐怖的灾难,我的欢乐给别的生命带来苦难,是人们不会想到的。葬花则相反,体现了对世间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虽然有点消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伤春伤己,推己及物,十分符合这个寄亲戚篱下孤苦无依的少女心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正是红楼梦全书的主题。在林黛玉这个人物身上,充分地反映了曹雪芹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尤其是林黛玉写的诗,更应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

作者把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写在同一回里,还有更深的比喻意义。宝钗扑的是“一双玉色蝴蝶”,暗喻二玉一对恋人,薛宝钗要扑灭宝玉和黛玉的恋情,取而代之。活活拆散这一对“一上一下迎风蹁跹”的蝴蝶,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怕读者看不懂,作者特意在扑蝶之后,有意安排了林红玉与贾芸私递手帕的情节,又特意安排宝钗偷听。这林红玉是林黛玉的雏形,红玉和贾芸的故事就是宝玉黛玉恋情的小样。暗示读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的爱情结局不妙了。

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文人创作,两情相悦,终成眷属,是《诗经》以来传统作品所肯定和赞许的。可是在薛宝钗的眼中,红玉和小丫鬟的谈话却被视为“……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可见薛宝钗的婚姻观念,比道学先生还要保守。这在书中有多处表现。

给对方上纲上线,把别人打成叛逆者或坏人,自己无论采取什么不道德的手段,就可以心安理得无所顾忌了,这是“从古至今那些”人的阴暗心理和惯用手段,宝钗也不例外。

有人把宝钗看成红楼梦中的女夫子,其实不是。传统贤淑女性,正是像红玉说的“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不多管闲事的,因为孔子说过“非礼勿听”。而薛宝钗是言行不一致的人。比如她反对看《西厢记》,主张“不读书的好”,她自己却比别人看得更多更早。表面看来,宝钗是反对婚姻自主的,但实际上她想嫁给宝玉的愿望更为强烈。我只举出一点,书中有一篇回目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丫头莺儿露了什么“意”?就是“金玉姻缘”,薛家全家都想做成这樁婚事,并有策划行动。(后文再叙)

风月宝鉴要反面看。上文所引宝钗那句“……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也要反着看,“心机都不错”五个字用在薛宝钗身上正合适。偷听了别人的隐私谈话并做了评价,还要装做没听见,这是何等的心机!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

“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这是书中画龙点睛之笔。有红学家说这是宝钗嫁祸于黛玉,但我看作者的主要用意还不在此,而是暗示读者:“扑蝶”的最终指向是林黛玉。既不是蝴蝶也不是红玉,蝴蝶只是个比喻,红玉只是个小样,宝钗要扑杀的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既然红玉私递手帕是“奸淫狗盗”,那么林黛玉和贾宝的私递手帕也属同样性质,理当扑杀。

二、宝钗扑蝶主旨?

宝钗扑蝶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仕女图。

原文

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赏析

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不过,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就当然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再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实的想象。

背景

古诗文中,对于仕女扑蝶的赞美性描写甚多。比如:

“紫袖握蝉声欲绝,红巾扑蝶势潜高。”(唐·李郢《赠别》)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宋·苏轼《蝶恋花·佳人》)

“摊钱临小窗,扑蝶穿斜径。”(宋·吕渭老《生查子》)

“轻纨笑自捻,扑蝶鸳鸯径。”(宋·陈允平《四园竹》)

“扑蝶花阴,怕看题诗团扇

三、宝钗扑蝶概括?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机敏急智。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并且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不可多得的仕女图。

原文

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四、宝钗扑蝶中的词语?

词语如下:

宝钗扑蝶,曲径回廊,倚栏远眺,钟声悠扬。绿影依依,蝶舞纷飞,荷池旁边,是我心灵的驿站。涟漪荡漾,风吹瑟瑟,思绪被吹起,在空中飘荡。宝钗扑蝶,心情舒畅,如此悠然自得,享受人生的美妙瞬间。

五、宝钗扑蝶作者的用意?

原本这是一场群戏,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大姐儿、香菱与众丫鬟们,都在园里玩耍,但是作者偏偏撇开众人,着重写了两个人的大特写,尤其是宝钗,第一次向我们展现了她的青春烂漫。

宝钗欲寻黛玉,”看到宝玉过去了,便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在大观园明媚的春天里,宝钗一反常态,向我们呈现了她少有的一面,此时无人,她难得的放纵了一回,也让我们得见宝钗小儿女的一面。宝钗扑蝶也得以同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并称为红楼梦里四大著名场景。

宝钗素日树立的形象是端庄持重,就像她抽到的那支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二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宝钗的性情,就如她居住的蘅芜苑,雪洞一般,颇有四大皆空的了悟,你何曾见过她这般的青春烂漫?

但是春光如许,春色最为撩人,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杜丽娘在春日游园后萌动了情思,宝黛共读西厢引发爱情的萌芽,贾芸与小红也遗帕传心事,其实情动的不只有他们,面对这样的春光,宝钗也一反她素日冰山般的冷静与无情,去扑那一双玉色蝴蝶。

所以,宝钗扑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发生的事件,它是在春意萌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行为。

而蝴蝶是爱情的象征,当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最后二人化蝶而去,书中特意写道是一对而非一只,那一对翩飞的玉色蝴蝶便是爱情的象征,所以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场景,是有所指的。

这说明宝钗潜意识里对爱情已经有了憧憬有了向往,有一丝不可名状的好奇。这跟她所受到的教育与所遵守的封建礼教是相悖的,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本不该是由她一个女孩儿家所思所想。

正如她教导黛玉所说的,所谓看闲书,是一种堕落,写诗词那叫移了性情,宝钗一直在恪守这样的封建礼教,她也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性情。

就象她胎里的一股热毒,需要服用冷香丸方能克制,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一色的清净雪白寒凉之物,她就是用这来压抑她的情思。她素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山中高士,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黛玉有绮丽的情思,她却不得不压抑自己。

但是哪个少女不怀春?毕竟宝钗也是正处二八年华的青春少艾,面对这样的春光,宝钗头一次有了爱的觉醒与领悟,这说明宝钗对自己的婚事也开始憧憬起来。

宝钗本为选秀而来,但是选秀的失败令她无限期的留滞在荣国府内,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乃至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她不是没有忧虑过。已是将笄之年,婚事却还是无有着落。然而放眼四周,自己婚事的潜在对象只有眼下的这位荣国府的宝二爷。

且不说他符不符合宝钗的理想要求,但是这位荣国府的宝二爷眼下只被一个林黛玉缠绵着,宝钗恐怕会有一些不服不忿,因为她自己也是那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儿,是整个红楼梦里唯一可以同黛玉相较的人物。

她对宝黛二人的这种亲密有羡慕有嫉妒有探究,甚至还有一种禁不住想要破坏的快意,想要二人生出龃龉的快意。所以她抛开自己的矜持,总是有事没事儿的,就到怡红院来坐着。

在宝黛二人共处之时,她总会作为第三者适时的出现打断二人,宝黛二人争吵的节骨眼上又是她极没眼色的出现,且借故湘云来拉了宝玉就走,扔下黛玉一人在房里生气垂泪。

这哪象她的处事风格?她是极会察言观色,极懂得体贴别人心事的,极会做人的,正象人们对她的评价“罕言寡言,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那就只能有一种解释,她这是故意为之,这或许就可以了解为何宝钗看到蝴蝶不是远远地欣赏这爱的精灵,而是要捉来玩耍。

接下来,在滴翠亭边她偷听到了小红与坠儿的谈话,这样一种爱情的传递,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些“奸淫狗盗”的人,她不但否定了别人,也否定了自己。在经过短暂的刚才自己的那一份释放、放纵,她收回自己短暂的情思就重又回到了她惯常的思维,又将她拉回到了所谓的正途,她又重新成为那个山中高士晶莹雪,不再有七情六欲。

有意思的是这一幕同第七十一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颇为相似,都是撞见了别人的私情,同样是没有声张,宝钗其实内心是一种鄙视否定的态度,鸳鸯更多的是同情加理解,比之宝钗更为宽容大度。

宝钗从来不懂也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所以爱情终究也与她无缘。所以作者特意安排由宝钗来偷听到小红的私情恐怕也是意味深长,大部分时间宝钗是自我矛盾的,她活的沉重且压抑。

六、宝钗扑蝶的情节作用?

这位看似古井无波的少女,竟也会做出扑蝶这等活泼灵动的事儿。纵观全书,“宝钗扑蝶”是宝钗做出的唯一一件阳光有趣的乐事。如此安排,细究起来,大抵有以下几个缘故:

第一,暗示宝钗的“热”。

自打出场,宝钗就给人一种缄默、冷静的形象,她不喜花粉珠钗,不爱富丽闲妆,住的屋子一应玩器俱无,类似雪洞,就连众人玩花签,她抽到的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等花语。

可是宝钗毕竟是个少女,少女情怀总是诗,宝钗亦不能幸免,所以我们可以见到大清早就赶宝玉处的宝钗,被晴雯抱怨“有事没事都来坐着”的宝钗,更有坐在宝玉床边绣鸳鸯的宝钗。更有一身素色衣服下穿着大红袄子的宝钗……而因为礼教的约束,宝钗只能将一腔欲火压在心底,甚至到了服用“冷香丸”的地步。如此,见无人在旁,宝钗一时起了玩心,正显少女本性。

第二,暗示宝黛爱情将因宝钗受到阻碍。

宝钗要找黛玉来玩,谁料快走到潇湘馆时,见宝玉进去了,为避嫌便退了回来,途中见到一对团扇大的玉色蝴蝶,大绝有趣,便取出扇子向草地上扑来。

这一处很有意味,为何蝴蝶不是红色不是黑色偏偏要是玉色呢?而玉在《红楼梦》尤其珍贵,一般用以指宝玉黛玉二人,这一对玉色蝴蝶,应是暗指宝黛二人,却被宝钗的扇子扇“散”了,使得二人如化蝶的梁祝,生前注定不能有结果。

第三,暗示宝钗对贾府的“处处留心窥察”。

宝钗曾借诗喻己“珍重芳姿昼掩门”,似乎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淑女,可是在扑蝶时听到滴翠亭内有人窃窃私语,宝钗不是选择非礼勿听,而是“止住脚步往里细听”,一个止住,一个细听,活脱脱一枚鸡鸣狗盗之人,更令人咂舌的是,仅仅听到婷内的声音,宝钗便知道说话的是怡红院的小丫头红玉,并对此丫头的性情脾性了若指掌。而宝玉这个怡红院主人竟然对红玉一无所知,连面都不曾见过。

七、宝钗扑蝶的深度解析?

宝钗天性活泼,是后天变得沉稳,内敛,薛宝钗跟她的哥哥薛蟠性格反差特别大,薛蟠性格外向,是风风火火的性子,他说话办事任性而为,薛宝钗性格内敛,是不干己事不开口的保守派。

从宝钗扑蝶可以看出,她和哥哥薛蟠一样内心是火热的,也有爱玩的天性,她和黛玉说过,她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孩子,父亲去世后,宝钗的性格变了,她变得谨小慎微,她自己穿上了一层盔甲,谁都看不透她的内心世界。

宝钗扑蝶透露出宝钗天性活泼的冰山一角,是家庭变故导致宝钗的性格大变。

宝钗扑蝶说明宝钗自私,冷酷无情。蝴蝶是一个生命,本来自由自在的玩耍,宝钗偏偏要捉来玩。蝴蝶被人捉到,岂能活?只有死路一条。可是宝钗却不顾蝴蝶的死活,只顾自己的快乐。

宝钗扑杀蝴蝶是扑杀宝黛爱情。宝钗看见两只玉色蝴蝶,便拿出扇子来扑蝶。玉色蝴蝶暗示宝玉黛玉他们俩的爱情发展得好好的,突然宝钗出现要打散他们。蝴蝶象征着爱情,是苦命鸳鸯的象征。当初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年相爱都不能结婚,双双化蝶。宝玉和黛玉与梁祝一样是志同道合的爱侣,可是薛宝钗却要把他们拆散。

宝钗扑蝶引出滴翠亭偷听,暴露薛宝钗的本质。宝钗追蝴蝶追到了滴翠亭,突然听到了两个丫头的悄悄话。原来是小红和坠儿在说私相授受的事。她怕丫头发现自己偷听,故意说:“黛玉,你在那水边玩什么?”嫁祸黛玉偷听。这样的行为都是违反大家闺秀的风格的,说明宝钗的狡猾。

八、宝钗扑蝶的讲述的道理

宝钗扑蝶是《红楼梦》中一大重要情节,蕴含了很多层意思。

另外几处重要情节分别是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都是极为表现人物形象的故事情节。

自然宝钗扑蝶也暗示了薛宝钗的人物特点。薛宝钗平日里给人的印象和感觉就是稳重持节,而扑蝶这样的行为却是与众人面前的薛宝钗大相径庭。扑蝶是单纯的少女才会有的行为。

而薛宝钗这样做,正是体现了薛宝钗不为人知的单纯,也体现了薛宝钗的苦衷,不由得引人去探索薛宝钗为何平日里会如此收敛起本性,装作一副大人模样,从不会失礼,从不会逾矩,薛宝钗从来都是最懂事乖巧的样子。就连贾母也说,要论懂事,只薛宝钗一个人,谁也比不上。这话当真没错。

九、宝钗扑蝶起因经过结果?

芒种前一天,诸花神要退位,姑娘们跟花神饯行。玩闹中突然发现林黛玉不在,宝钗去叫,又遇宝玉在,为避嫌又走回來,恰遇一对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于是宝钗就追了过去。

谁知,听到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上说私房话,好不尴尬,只得加重脚步,假装追林黛玉跑开了。

十、宝钗扑蝶什么意思?

回答:

作为《红楼梦》里最美的名场面之一,宝钗扑蝶隐喻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芒种饯花神那天,薛宝钗去找林黛玉,到了潇湘馆门口发现贾宝玉拐了进去。知道二人行迹亲密为了避嫌便转身回去了。

  (第二十七回)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扑蝶,显而易见是曹雪芹借鉴了“梁祝”的故事。两只“玉色”大蝴蝶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为蝶是一语双关。

  一,预示宝黛二人像梁祝一般悲剧的姻缘。

  二,预示宝黛二人最终双宿双飞的结局。

  薛宝钗拿着扇子在后追扑是“宝黛钗终身误”的写照。也是她介入宝黛姻缘的悲剧。

  宝黛姻缘无果而终很大因素也是金玉良姻的作梗。薛宝钗有一定的责任。

  薛宝钗就像梁祝中的马文才,最终遥望着宝黛的背影而去。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和贾探春如潇湘妃子娥皇女英姐妹同嫁一夫远走海外。贾宝玉在抄家后离开薛宝钗,将死之时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随后下西洋寻到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就是宝钗扑蝶的结局伏笔,也是第二十三回贾宝玉的誓言对照。

  但不管如何,“宝钗扑蝶”都是美的。薛宝钗平时端庄稳重,远比其他女儿成熟,却也失去少女的可爱。如今“扑蝶”才是她偶然显露的真性情。

  薛宝钗一直被压抑天性,偶然泄露更是难能可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