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一下我国历史上文治和武功最高的五位帝王

追忆快乐 2022-09-13 15:34 编辑:汤香 300阅读

谢谢邀请!

1.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2.汉武帝:第一个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巩固了汉室;第一次开辟了丝绸之路,勾通了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3.唐太宗:兴办太学,增进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重视农耕,使人民得到修养生息。平定了隋朝遗留下来的军阀割据势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4.宋太祖:重视运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轻徭薄赋。平定了唐以后几十年的混乱局面,出现了开国以来的繁荣。

朱元璋:修整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使各类古籍、名人著作得到整理。平定了军阀割据势力,推翻了元朝的腐败统治,建立明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清康熙

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神秘失踪?

有数据统计,中国古代总计产生过400多位皇帝,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下落都有明确的记载,仅有3位皇帝的下落成谜,宛若“人间蒸发”一般。他们分别是:

闽帝王延政,是闽太祖王审知第十三子,闽帝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初任都教练使,后被任命为建州刺史。王延羲在位时骄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上书劝谏结果遭到斥骂,兄弟二人由此结怨。后晋天福五年(940年),王延羲下令讨伐王延政,历时4年的内战爆发。天福八年(943年)二月,王延政在建州僭号称帝,国号为殷。

次年(944年),王延羲被部将朱文进所杀,后者自立为闽王,但不久便被王延羲的旧臣所杀。朱文进被杀后,王延羲的旧臣迎接王延政,后者遂率军进入福州,并恢复国号为闽。闽国持续数年的内乱,给南唐提供了进攻的机会。就在王延政进入福州的同年,南唐中主李璟派大将查文徽进攻闽国,王延政势穷投降。此后,王延政的事迹便不再出现于史册当中,仿佛“人间蒸发”一般。

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玄孙,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长子,生母为八不罕皇后,年仅3岁便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在泰定元年(1323年)。泰定帝是史上著名的“妻管严”皇帝,对八不罕皇后各种骄悍跋扈的行为不敢进行约束,只能在研习佛法中苟且度日。再加上帝国此时正处于多难之秋,各种烦心事纷至沓来,令才能平庸的泰定帝心情甚是郁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巡视北疆期间,在上都开平府因病驾崩,年仅36岁。按照规定,太子阿速吉八理应继位为帝,然而权相倒剌沙出于长期掌权的需要,竟然迟迟不肯扶立新君,并在暗地里进行着铲除异己的勾当。倒剌沙的举动引起朝野的猜疑和忧惧,从而为别有用心者制造动乱提供良机。

当年九月,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尔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泰定帝的堂兄,1307-1311年在位)的次子图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消息传到上都后,感到大事不妙的倒剌沙才开始行动起来,联合宗王脱脱、王禅等人拥立阿速吉八即位,改元为天顺,并派出大军南下进攻大都。起初,上都的军队攻势极猛,一度攻至大都近郊,但随即在枣林、檀州南野两地遭遇惨败,导致局势逆转。

燕铁木尔击败大都“讨逆军”后,随即挥军北上并包围上都。同年十月十三日,倒剌沙自知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建立还不到1个月的天顺政权就此覆亡。关于阿速吉八的结局,正史当中并无记载,宛若“人间蒸发”一般,但依据蒙文史料《黄金史》、《恒河之流》的说法,则称他死于乱军之中(此处存疑)。

明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成祖朱棣的侄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因病去世,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并在6年后继位为帝,时年21岁。建文帝上台后,增强文官在参决国政当中的作用,并推行宽刑省狱、严惩宦官等措施,同时还改变祖父在位的一些弊政,使得明朝的局面蒸蒸日上,史称“建文新政”。

为了消除藩王手握重兵、尾大不掉的隐患,建文帝采纳翰林学士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的建议,大力推行“削藩”政策,先后废黜周王朱橚(朱棣的胞弟)等5个藩王,并准备对燕王朱棣动手。朱棣对朝廷的“削藩”政策极为恐惧,为求自保,便听从心腹谋士姚广孝的建议,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悍然举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

战事持续3年时间,起初建文帝占尽道义、军事优势,数次有将朱棣消灭的机会,然而后者的命实在是硬,总能在关键时刻反败为胜、扩大势力。同年十月,朱棣成功地劫持宁王朱权,并吞并他麾下的精锐部队(包括“朵颜三卫”)后,开始在战场上扭转劣势。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攻至南京城下,负责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未做任何的抵抗,便开城投降。

国都沦陷后,建文帝纵火焚烧皇宫,然后冒充僧人出逃,从此再无下落。由于建文帝生死不明,所以反朱棣的势力便以此大做文章,用他的名号从事反对朝廷的活动,让朱棣及其子孙伤透脑筋。虽然朱棣及其子孙对外宣称建文帝已死,但暗地里一直在加紧搜查他的行踪。有分析称,郑和7次受命出使西洋,名义上是宣扬“天朝威仪”,实际上却是在搜索建文帝的行踪。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元史》、《黄金史》、《恒河之流》、《明史》

一、刘贺:西汉历史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仅27天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彻开拓了汉朝的最大版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之一汉武盛世,然而他的孙子刘贺却是一个荒淫无度,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公元前74年,22岁的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昭帝死时没有子嗣,他的侄子昌邑王刘贺被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司马霍光扶上了汉王朝的帝王宝座。

即位后的刘贺依然不改本性,终日不理朝政只顾和宠妃饮酒作乐,对于大臣们的忠心劝谏他也充耳不闻。不久,霍光就与众大臣商议了废除刘贺一事,并且将此事告知了皇太后。皇太后听后勉强同意了,并在召见刘贺时布置禁兵把守宫中,刘贺即为仅27天就被废黜,史称汉废帝,而当他离开帝王宝座被押送至昌邑后,世间便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二、孙亮:夺权的消息传到敌人耳中,不战而败

孙亮,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潘皇后与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七子),但子凭母贵,早在孙权在位时就被立为太子。公元252年,孙权病终,年仅9岁的孙亮在大将军诸葛恪等人的扶持下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在诸葛恪发兵20万攻打魏城淮南失败后,孙亮听从了他的堂侄孙峻的诬告将诸葛恪一家全部诛杀,从此之后,吴王朝的大权全部落在孙峻和他的堂弟——时任大将军的孙綝手中。而当孙峻因病暴毙后,孙綝更是独揽了军政大权,并且时常不将孙亮放在眼中。于是孙亮与大将军刘承,侍郎钱纪密谋诛杀孙綝,夺回大权,不料消息传到了孙綝耳中。孙綝立即发兵包围了皇宫并且派遣中书郎李崇夺走了皇帝的玉玺,后来孙綝派人将孙亮送回会稷,但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孙亮的消息了,史传孙綝派人毒杀了孙亮,而那年孙亮年仅16岁。

三、朱允炆:消失在皇宫的大火中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同时也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了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即位不久后的朱允炆听从兵部尚书齐秦等人的建议,决定削夺各地藩王的权利。这引起了燕王朱棣的注意,在朱允炆称帝的第二年,举兵进攻。建文帝得知情形无法扭转后,纵火焚宫,大火整整烧了3日,朱棣进宫后,始终未能找到建文帝,无论是活人还是尸体,建文帝究竟是死是活,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