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人:周恩来苦学的故事
南开学校是一所国内闻名的先进学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校里的课业负担很中,常有考试,考得不好就被淘汰或留级,而且学费也很贵.
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困难,可是他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一直却十分顽强.他入学后,住宿在学校里,每天起床钟一响,就立刻起床、跑步,保持着在沈阳上小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
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着了.
他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
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不怕艰难困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励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苏秦悬梁刺股,车胤凿壁偷光,孙康囊萤映雪……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天赋异禀的神童?
说一个相对冷门但绝对天赋异禀的人物——王弼。王弼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郡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王弼的一生极为短暂,犹如彗星一般,他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所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神童。
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千百年来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地下出土道德经原本。
王弼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王弼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后人给的评价是:王弼在哲学上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当时的他不过20岁,却已经是一代宗师的风范。他的哲学体系引领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属于王弼的时代。所以西晋何劭的评价为““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
1.甘罗 甘罗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最后,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后为秦立功,十二岁被秦王拜为上卿。可谓是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有这般智慧,真是配得上“神童”这个称号的。
2.曹冲 没错,就是那秤象的天才,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有这般智慧,真是配得上“神童”这个称号的。再加上身份背景,将来的出息想想就知道。不过可惜的是曹冲也是英年早逝啊,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去世时年仅13岁。
3.方仲永 还记得上学时期,那篇伤仲永嘛?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一举成名, 真正的神童啊!但是方仲永的父亲带着他到处炫耀而不让他学习,最后就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了。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中就说过,“泯然众人矣”,当然也有人说方仲永只是王安石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而已,并不是史书上的。
4.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估计我们都学过,但是你们估计不知道司马光在二十岁的时候,便考中进士甲科,我们要知道古代考试可是很难考的,并且司马光没有学习方仲,考中之后,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意味着司马光不仅不图虚名,而是为了建功立业,成圣称贤。可以说他最后也得了善终,并且评价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