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爷曾做过一首题为《烹雪》的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露,品泉陆羽应惭拙”。这首诗把普洱茶带入了皇宫大院之中,皇帝的诗洗刷了普洱茶从未被皇室认可的历史。
有学者所作《乾隆皇帝品吟普洱茶诗的搜集考证研究》吸引了很多学者的讨论。也即如此,普洱茶便挤入了龙井一类的御口名茶之列,乾隆皇帝对普洱茶的表彰作为一段广告,讲述给那些茶道的入门者,成为推销土特产最有用的广告语。
与龙井、铁观音等名茶不同,普洱茶与大雅文化并无关系,是每个普通百姓家都能消费得起的饮品。而且,所谓的“冬饮普洱,夏饮龙井”也只不过是老舍从傅仪那里听来的传闻罢了。也正是由于这首诗的亮相,云南思茅改名普洱,埋藏在皇宫深处的贡茶重回故里。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共63年,建造了近20个茶舍,创立“三清茶”,甚至连他的长寿都要归功于饮茶,普洱也因他而得名。
据芳村杂志编辑部九品所知,乾隆嗜茶如命,在晚年的时候,曾幽默了一把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随着电视剧《延禧攻略》的热播,让更多人知道了乾隆喜欢龙井、普洱这件事,平时我们常听别人说“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是不会空穴来风的,也是有一定故事的。
乾隆与普洱茶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年一度斗茶赛茶的日子,乾隆看着全国各地的贡茶,赏心悦目,其中就发现了一种团茶饼圆如中秋月,汤色红浓明亮,如红宝石。在众多贡茶中,大放光彩,就仔细闻了闻,香气沁人,就去喝了一杯,觉得绵甜爽滑,龙颜大悦,因为滋味好就问茶的名字以及是谁家的贡茶。臣下回答说是云南普洱府的贡茶。乾隆听后,就重复念叨着普洱府、普洱府…,就赐名普洱,后来这款茶经过普洱府濮少庄主伙的茶师改进工艺,就年年进贡朝廷,“冬饮普洱”也在宫里流传开来。
我是有温度有态度的芳村杂志,悄悄关注我,可以学到不少实用小知识哟。
古代喝茶讲究?
古代喝茶讲究有: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一、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二、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第三种、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