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过的散文中,我觉得《出师表》、《陈情表》、《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这几篇散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值得一读。今作简要介绍,分享给大家。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所作。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古代中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南宋诗人陆游评价表文,说道:“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这篇表。密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赞美母爱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此四文一为尽忠,二为尽孝,三为父爱深深,四为母爱浓浓。值得诸友一阅。
致敬!当兵的日子。
紧急出航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我正在福建基地某水警区护卫艇部队实习。结束了一天紧张的海上训练,正值深夜,战友们正头枕波涛,享受那露着甜蜜微笑的梦。突然警报大作,按照舰艇条例,从梦中惊醒的战友们抱起衣服,迅速奔向战位。广播里艇长下达命令已变了声调:“同志们,总理指示一级战备!各战位立即报告情况”。艇长的命令刚落,一股特殊的紧张气氛骤然笼罩全艇。战友们明白,这决不是演习,而是真枪实弹的情况发生了。
“一号战位正常”!“二号战位正常!”……。战友们的报告声近乎声撕力竭 。 随着艇长:起锚、离码头的命令声,舰艇迅速离开码头,扑向黑压压的大海深处。
到底去哪里,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那紧张的气氛也不容多想,我只有全神贯注,把发射机调到最大功率,把收信机对准接收频率,手握电键,紧扣耳机,生怕漏掉一丝信号,随战舰一无返顾地向前,向前……
劈波斩浪,航行半宿,黎明时分,突然从电台的信号里收听到哀乐声,随着低沉的哀乐,便是总理逝世的讣告。大家心里纳闷:总理弥留之际,还下达一级战备的命令?后来得知,是译电员的地方口音太重,再加上人们不敢相信总理会逝世,以致基地指挥员,把总理逝世误为总理指示。随后的七天里,我们按基地的命令,原地抛锚待机。
在深海抛锚待机,那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舰艇的前后颠簸还能坚持,再加上左右摇晃,简直就使人无法忍受,就连船仓的老鼠,都吐的动弹不得。为使战友们能吃下东西,政委组织全艇战友吃蛋糕竞赛。政委高声动员:同志们!吃一块蛋糕奖一盒罐头,吃两块蛋糕奖五盒罐头。战友们含在嘴里的蛋糕,只打转却无法下咽,因为个个都吐的几乎脱了水。政委声音哽噎着:同志们,战友们!吃下去!只有吃下去,才有战斗力!
七天,整整七天。炮艇像大海中漂零的一片树叶,同暗涌起伏,随巨浪颠簸。舰艇忽而蹿上浪尖,腹中的五脏便随着提到嗓子眼,转而舰艇又急速跌入谷底,五脏瞬间被摔到腔下,整个腹内翻江倒海,肝肠移位。战友们个个都脱了原形,挂了“鬼脸,仍苦苦支撑着疲惫的身体,牢牢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当我们返回码头,奔上来迎接我们的战友,吃惊的望着我们已变了形的模样,一个军礼,一声辛苦了,使我们个个相拥而泣,泪如泉湧。
回想当年,无论什么困难,什么艰苦的环境,为了祖国的安危,特种身体的我们,好像无所不能。真得好想回到当年,再回到十八岁。
夜航之歌.
夜沉沉,海茫茫,战舰奔驰在领海线上。炮塔旁静悄悄,甲板上无声响。夜色里只看见,只看见警惕的目光。……。
我们一行六人,唱着《夜航之歌》,伴着列车的铿锵声,行进在茫茫的夜色里。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火车上过除夕夜。
七七年冬,我率实习组,到舟山基地舰艇部队实习。大年三十,接到原部队电报,要求我们初一赶回部队过年。匆匆集合起分散在各舰实习的战友,晚上八点多,在宁波蹬上开往杭州的列车。
开始列车车厢里,还稀稀落落坐着几位旅客,估计也是赶着回家过年,都行色匆匆,坐立不安。过了两个小站,除了我们和乘务员,整列火车便空无一人。
在这除夕之夜,为了防止大家想家,我便竭力鼓动大家唱歌。那时侯没有《咱当兵的人》,更没有《说句心里话》。最符合身份、最抒情的也就是“夜沉沉,海茫茫。……”这首《夜航之歌》。
列车每到一站,因没了上下车的旅客,车厢也不再开门。一首歌重复着唱,渐渐地大家也没了兴趣。望着昏暗的灯光下,空落落的站台,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鞭炮声,战友们想家的思绪便油然而生。大家讲起各自家乡过年的习俗,讲起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年糕;讲起家乡的祭祖仪式;讲起除夕夜同样燃起的熊熊篝火。直讲得大伙心里喜滋滋、暖融融;直讲得整个车厢都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都说想家的滋味是苦涩的,可谁又能说,我们的想家不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幸福呢?
大家正沉浸在对家乡过年的回忆里,列车员走进来,对我们说:“解放军同志们,我们车长请大家到餐车包饺子,一块过年”。最后,还没忘补充一句:“餐费,按五毛钱盒饭算”。战友们感到即意外又兴奋,目光齐刷刷望着我。我读懂了大家的心思,随即把手一挥,说了声:“走”!战友们跳起身,一溜小跑奔向餐车。
餐车里热闹非常,大家正在赶皮、和馅地忙碌着。见我们到来,车长带头鼓起了掌,并热情地高声说:“今天咱们开一个除夕夜军民联欢晚会。请解放军同志们入座”。餐车内人并不算多,但我们却感觉被浓浓的热情、亲情包围,深深地体会了一把“军民鱼水情”。列车员们想必是早有准备,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自告奋勇地表演着自备的节目。
午夜时分,列车到达韶兴站,列车长吩咐到站台燃起一挂长长的鞭炮,随着热闹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也端上了餐桌。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战友们也主动再一次唱起了令我们心醉的《夜航之歌》。“夜沉沉,海茫茫,战舰奔驰在领海线上……”,雄浑的歌声,和着列车行进,激荡着心房,回响整个车厢,弥满那幸福的除夕之夜。
记忆中的歌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们说这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
夕阳里,坐在窗前,眼望窗外车水马龙的街巷,和初起的五彩霓虹,回味着那久远的歌声。
那是七五年的春节前,舰队文工团小分队进岛慰问,应战友之邀在坑道里唱起的歌。台上唱,台下应。演员动情,战友们激动,台上台下直唱得声音哽咽,泪湿衣襟。
福建海军某观通站,与敌占马祖岛仅有8000米之隔,可谓前线的前沿。“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战友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就是唱着这首《战士第二故乡》,作为祖国的千里眼、顺风耳,在这孤岛上,昼夜不舍的注视着对方的动静,保卫着人民的安宁。
岛上没有淡水,只靠陆地每十来天送一次水,然后由人工一桶桶背上山去。但这也须风平浪静的天气,送给养的补给船才能靠泊。一旦天气有变,生活用水就成了大问题。为保证做饭用水,战友们每人每天只有一茶缸淡水。洗脸时,只能倒一点水浸湿毛巾,擦一擦脸。换洗的衣物,要用蓄水池里,雨季积蓄的雨水来洗。雨季一过,就只能待补给船到来后才能洗换。
在岛上吃蔬菜就更难,这岛就是一座荒山,只有不知多少代战友,费了多大的气力,开垦出的星星点点几片鱼鳞田。种菜极少,且品种非常单一,吃菜基本依赖岸上补给。那本是鲜灵灵的蔬菜,上车下船几经折腾,几乎都变成烂蔫菜。整颗的大白菜、卷心菜,等上了岛,菜叶已脱掉一半,便成了菜葫芦。由于受风浪天气影响,补给船时常不能按时靠泊,即是烂蔫菜,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缺水少菜尚可忍受,但那份寂寞委实难耐。通一封家信,至少要等上个把月。干部家属来队探亲,可怜巴巴的那一年一个月的假期,由于风浪影响,时常被阻隔在陆地,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常年的牛郎织女生活,那是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所致。可熬了一年,好不容易相见,近在咫尺,却两岸相隔。那种滋味,绝非寻常人所能体会。白天倒好说,尚有阳光的陪伴,每逢夕阳隐去,大家便怅然若失。全岛随即实施灯火管制,战友们工作、生活全部在坑道里。整座岛孤悬海外,寂寞的像漂浮在深海的小船,没有虫鸣,没有鸟叫,只有风的呼喊、浪的咆哮。我到这里实习,只待三个月的时间,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战友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守呢!不难想象,当文工团一年一度到来的时侯,战友们那份高兴,那种激动,那种从心底里被唤起的壮志豪情。
“……,啊,祖国,亲爱的祖国,您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就是我们最愿意守卫的地方”。这歌声,音犹在耳,萦绕于心。它饱含着战友们守岛的艰辛,承载着战友们对祖国、对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十多年,沧桑巨变。黄昏里,窗外的都市已是灯火阑珊,歌舞升平。记忆中的孤岛,想必也一定是硝烟散尽,一片祥和了,抑或早已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景点了。
愿两岸和平长久,祖国早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