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古典故事?

175 2024-09-22 21:36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上乘富饶之地的生产、生活必然产生不朽的文学和科学巨著。

  唐代茶圣陆羽在上饶茶山寺种茶、品茶、经营茶,产生了闻名于世的《茶经》,为上饶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荣誉。

  近期,笔者在挖掘研究上饶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包家金矿的史料时发现,我国矿冶名著《大冶赋》就产生于宋代矿冶重地上饶。

  撰写《大冶赋》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学者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臯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冶赋》,受到楼钥赏识,后任成都御史通判、龙州知府、佥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史部侍郎、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等官职。

  洪咨夔为官耿直,素以才艺自负,常常上书直陈弊政。宋理宗御笔称他“鲠亮忠悫,有助亲政,有执政恩例,特赠两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也常得罪权贵,屡遭不公正的待遇,“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护摭其短”,为权臣所抑“十年不调”。洪咨夔博学善文,尤专经学、诗词,他的遗文《平斋文集》三十卷,收录《四库全书》集部别集尖之十五。《大冶赋》即为该文开卷之作。

  洪咨夔在《大冶赋》中称:“余宦游东楚,密次冶台,职冷官宋,有闻见悉纂于策,垂去,乃揖而赋之。”言中之意是他中进士后任饶州教授闲职时,耳闻饶州一带金银铜穴大发,兴趣所致,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前往饶州的德兴、信州的上饶县金矿、铜矿考察。然后,将所见所闻思纳入文中。

  上饶县包家金矿始采于唐乾元二年(667),采场面积达15 平方公里,采矿洞达 1100 余处。至宋代就一跃为全国第二大金矿,开采历史一直延续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洪咨夔当时官闲人不闲,一有空便从当时任职在鄱阳之地乘船到石溪再步行到包家金矿来,成了此地的常客,从采金、洗金、炼金等整套工艺流程他都深入其中,津津乐道,不耻下问,求知若渴。包家金矿古代在山岗上发明创造的溜槽选矿法成了洪咨夔笔下的“淘金有岗”的重重之笔。到如今,包家金矿当地居地还口口相传着他的故事,此地有一叫洪高岭的山谷,据说是洪咨夔的客居之地。

  据专家研究表明,从德兴金、银、铜矿中遗址,尤其上饶县包家金矿选矿遗址,地下采矿等景物都与《大冶赋》的记载相符,堪称他写《大冶赋》的第一手资料。

  《大冶赋》全文虽仅 2701 字,但所涉及内容极其丰富多彩,不仅相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