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辣椒的传统故事? 关于西式面点的传统故事?

272 2024-11-03 14:54

一、关于辣椒的传统故事?

辣椒的原产国是墨西哥,最早驯化辣椒的,就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之后于明代传入中国。四川人把辣椒叫做“海椒”,正如明朝人称之“番椒”一样,道出了辣椒是来自外国。在辣椒传入中国前,中国民间三大辛辣调料是花椒、姜和茱萸(是的,茱萸是辣的)。

由于叶绿果红,非常美观,所以辣椒在传入我国之初是被当作观赏植物的。到了乾隆年间,贵州地区才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也已开始 “种(辣椒)以为蔬”了。再往后,辣椒便成为这些地区主要的做菜作料之一,也难怪今天食辣成为这几个省饮食的重要特色。

关于辣椒的历史,金庸还闹过个小笑话:

《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当然更没吃到过辣椒。

二、关于西式面点的传统故事?

巧克力的由来:近代海权时代的来临,哥伦布搭乘圣塔玛利亚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年,西班牙将军.荷兰多.柯第斯率领一支由600人所组成的军队,来到位于中美洲的阿兹提克。

阿兹提克国王的财富与黄金引起了柯第斯的野心,经过激烈的战斗后,阿兹提克被消灭了。

柯第斯在消灭阿兹提克的同时也发现了巧克力,并把巧克力献给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巧克力因此传入欧洲

三、关于对称的民间传统故事?

唐朝某地建造了一座十佛寺,竣工时,太守在庙门右边写了一副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望有人对出下联,且表达恰如其分。

对联中有数字万、千、百、十,几个月过去了,无人能对,有个文人李生路过,感觉庙前没有下联不像话,十分感慨。一连几天在庙前苦思冥想,未能对出下联,有次在庙前散步,望见一条大船由远而来,船夫正使劲的摇橹,这时李生突发灵感,对出了下联———“一舟二橹四人摇过八仙桥”。

太守再次路过此庙时,看到下联,连连称赞“妙妙妙”.这副对联数字对数字,事物对事物,对称美如此的和谐。可见,对称美在文学方面也有生动深刻的体现。

生活中的轴对称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将会发现其间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对称美给人带来的回味无穷的享受。

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臣请完璧归赵。”赵王点头同意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还答应过几日举行盛典,正式迎接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设骗局了。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五、关于库尔勒香梨的传统故事。?

维吾尔民间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铁门关国王的铁干里克行宫里,有一座果树品种很多的大果园。但唯独没有他妹妹康巴尔罕皇姑最喜欢的梨树。国王的马官依明历尽艰辛,找来50棵香梨树苗栽进了果园。随着梨树苗的成活、开花、结果,依明与国王美丽、善良的妹妹康巴尔罕的爱情也日渐成熟。

就在两人准备喜结良缘的时候,依明却被口蜜腹剑的霍加用毒箭射死。伤心欲绝的康巴尔罕哭死在和依明亲手载种的大梨树下。从此痛失亲人的易卜拉音国王也离开了这个伤心地。并按照其妹康巴尔罕的遗愿,与宫女们一路走,一路播撒梨种,一直将象征爱情的香梨树种撒到了库尔勒。从此,这里就成了著名的库尔勒香梨的产地。

中秋节那天下午,听说家里准备好了库尔勒香梨,回来过节的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可乐坏了。他们一进家门,就立刻向客厅茶几上的两盘香梨发起了“总攻”。而且边吃边赞不绝口:“好吃,好吃。这新疆的香梨,真是名不虚传呀!”

望着纸箱里留下的那些果皮黄绿,形如纺锤的库尔勒香梨,我耳边恍惚传来了《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是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新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戈壁滩上一座座钻井、塔吊矗立;一片片温室大棚、葡萄园、香梨园等,展示出勃勃生机;铁路、公路、民航航线、油气管道迅速向前延伸;“富民兴牧工程”、“牧民定居工程”、万事民为先,让群众得实惠的一系列“民生工程”蓬勃开展……呈现出一派“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新景象。谁能不夸咱们盛产中外闻明的库尔勒香梨的美丽富饶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哩!

六、关于元宵节的传统故事?

刘邦的二儿子刘恒平息诸吕之乱后的正月十五,定为举国上下同乐的元宵节

七、关于传承优良传统的故事?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人事例有:孔融让梨、卧冰求鲤、凿壁偷光、迷途知返、李谧青出于蓝等。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八、关于传统节日的寓言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和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和信。这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和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是,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闹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九、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80字?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十、关于时间的中国传统简短小故事?

关于时间观念的神话,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多传说。它们都是同宇宙起源的神话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所谓时间的起源包含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之中。据《三五历纪》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后来,盘古把太阳和星星从浑沌的悬崖上凿开,“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从而创造了宇宙,时间也就从这时开始流驰。在盘古抡斧砍伐时,有动物的祖先——龙、风、龟、蛇作伴。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成整个大地:头部化为山岳,肌肉化为土壤,血液化为河海江湖,风是他死后的呼吸,,爬过他身上的虫变成了人。按照传说,这大约是在1万8千年以前。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还有许多关于羲和的传说。《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个负责观象授时、确定时间的官员。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这反映了当时的观象授时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直到今天,我们仍把确定、保持并提供时间的工作称为授时。“授时”一语的由来大概渊源于此。

同羲和的神话十分类似的还有关于常羲的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值得注意的是,天帝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12个月亮!这恰好说明阴历一年有十二个朔望月。

我国的神话传说中还有一则小故事不大为人注意,实际上它和历法的产生有很深的渊源。这则故事见于《纬史》卷九引《田俅子》;“尧为天子,萁荚生于庭。帝为成历。”《述异记》中也说:“尧为仁君,……历草生揩宫。”这里的所谓萁荚或历草,指生于阶沿的一种草。它从每月初一起,一天结1个豆荚,到月半共结15个;从16日开始,又每天落下1个豆荚。如果是大月(30天)它就落完了;如果是小月(29天),它就剩下1个豆荚枯焦了不落下来。这则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朔望月的认识,意思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到了汉代,张衡竟做了一个木制的萁荚,作为日历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