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历史故事讲解? 郑和的故事(50字以内?

281 2024-11-02 06:36

一、郑和的历史故事讲解?

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

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乘坐六十二艘大船,这种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在当时是少见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期间郑和一共航行了七次,对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使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明成祖曾经说:"今天我特别派遣郑和上天下,告诉大家我的想法,我的这番意图。你们都要遵守天道,不能够因为你们人多就欺负人家少数,不许你们以强凌弱,大家要共享太平之福。"这个理想很好啊,这是的一个想法,所以现在我派郑和到你们那里,告诉我的这番意图,这一个理想是明成祖朱棣,对于天下秩序的设想。也就是他的天下观,他的理想的世界秩序。所以朱棣希望通过郑和,去宣传他的天下秩序的理想,建立天朝礼制体系,最终实现共享太平之福。

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郑和的故事(50字以内?

自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前后下西洋凡七次。

西洋在明时指的是今南海以西的印度洋,郑和的航线最远曾抵达非洲东南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古代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为空前之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大大有利于中国文化西传和西方文化的东来。

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探险故事。

1. 这个历史故事是非常有名的。

2. 郑和是明朝官员,他率领大船队多次出海,开展对外贸易和海洋探险,期间到达过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杰出人物。

3.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和政治联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的一段壮丽篇章。

四、郑和下西洋儿童故事?

1. 是的,郑和下西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儿童故事。2. 这个故事讲述了明朝时期的郑和航海的故事。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带领船队远航到了非洲、阿拉伯等地,开展了贸易和外交活动。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航海历史,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3.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和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启发他们对探索和冒险精神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这个故事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因为郑和需要和船队成员紧密合作才能完成航海任务。总之,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故事。

五、郑和下西洋小故事?

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六、太仓郑和公园红色故事?

太仓郑和公园是纪念郑和下西洋从太仓港出发而建立的。

七、郑和的故事100字左右?

郑和的船队在绿宝石般翠绿的大海上航行,他们到过马尔代夫的环礁,在亚丁港停留过,然后船队顶着狂风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尼亚的蒙巴萨……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马达加斯加海域.

  郑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国人远征海外的巅峰.1419年郑和返回时,一批非洲国家的使节也随他来到中国,当然随他回来的还有一只长颈鹿.1420年,这些非洲国家的使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宾客应邀参加了紫禁城的落成仪式.

  郑和下西洋期间,海外国家与明朝的“通贡”由洪武年间的几国增加到了30多国,从东南亚输入中国的货物多达185种.众多的海外货物输入中国,为中国动物植物学、医药学和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外来成分.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贸易途径,郑和成功地构建起一个中国东南亚经济贸易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贸易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历久不衰.

八、郑和的故事,你知道吗?

故事一:

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

沿途各国人民热情欢迎中国使者,纷纷派遣使节随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在回航途中,船队于旧港遇到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郑和从容自若地指挥全体探险队员奋力回击,一举歼灭海盗,并活捉头领陈祖义,将其押解南京,斩首示众。首次用兵就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

故事二:

1409年10月,郑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船队携带的财物,预谋陷害,幸亏郑和及早察觉,率领所有船只悄悄驶离锡兰国,才免遭不测。1411年5月6日,郑和船队平安返回祖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南京皇宫,听候明成祖发落。后其被宽大处理,放回锡兰。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

故事三:

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一个岛国,其间岛屿众多,海流复杂,船只路经此地,必须十分谨慎,一旦遭遇风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触礁覆舟的危险。郑和的船队凭着多年航海经验摸索着通过了溜山,继续西航,直趋波斯湾的忽鲁漠斯。公元1415年,郑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节回到南京。这次忽鲁漠斯之行,他们首次越过印度以西来到波斯湾一带,新辟了中国至波斯湾的海上路线。

故事四:

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九、郑和的励志故事简短50字?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

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

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这一年,郑和才10岁。

十、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的故事?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下西洋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的“大宝船”。

一根出土于当年造宝船的船坞的木尺表明一尺相当于31.3厘米,十尺为一丈,也就是说,“大宝船”有近138米之长。

明代太监洪保墓中的一段铭文记载“永乐纪元……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

太监洪保作为郑和的重要跟班,应该是和郑和乘坐的是同一艘船。“大福号”应该就是“大宝船”。

料,当时的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今天的2500多吨的排水量。

要知道,近百年后的哥伦布远航的三艘船中,最大的圣玛利亚号排水量也仅有100吨。

郑和每一次出行随行船只200余艘,这样算来,平均每艘船至少得乘载千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