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辅佐成王故事?

187 2024-04-23 09:31

一、周公辅佐成王故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二、周公辅助成王概括20字?

周武王攻下朝歌、灭掉商朝以后,为了稳定大局,曾采取了一个怀柔措施:他没有杀死纣王的儿子武庚,而是封他为殷侯,仍旧让他管理殷都朝歌的政务.与此同时,武王又派自己的三个亲兄弟姬鲜、姬度和姬处在殷都周围建立封国以监视武庚.因为兄弟三人的封国分别在管地、蔡地和霍地,所以以后武王的儿子成王即位,便称这三人为管叔、蔡叔和霍叔.

但是武王的这个措施只在表面上稳定了局面,而实际上,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仍旧在蠢蠢欲动,想伺机反扑.而更加重要的是,几百年的商朝统治留在百姓中的观念,总觉得他是正统.果然,不久便传来了那两个曾出面阻止武王伐纣的迂老头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上饿死的消息.饿死两个迂老头,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民间却传得沸沸扬扬.人们说这两人是为了抗议武王的违逆行为而发誓不食周粟,因而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南)上靠挖野菜充饥,到了冬天才活活饿死的.甚至还有人特地写了一首名叫《采薇》的诗称诵他们的美德.这就说明百姓的人心还没有完全归向周朝.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武王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他将最亲近的大臣周公旦、太公望、召公等召集来商量计策.太公望主张向各地派驻军队,召公主张要施仁政.最后周公旦提出了一个办法,将在朝歌附近设立监国的做法扩大开来,由武王分封周王室的亲属和在灭商作战中的可靠功臣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诸侯国的政务和军事由诸侯自己管理,但他们都必须服从天子的号令,并且定期向天子纳贡.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于是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从武王到以后的成王,总共大约分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这种大规模分封和建立诸侯国的做法,历史上便称为“封建”.

武王尚未完全完成封建诸侯国的事情,便病故了.实际上,西周建国后,他只统治了两年.按照武王的临终嘱托,由他十三岁的儿子姬诵继承天子之位,并由周公旦辅政,即代理执政.

周公辅政后,为了稳定局面,使已封建的诸侯国的统治有章可循,并协调好他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首先,他废除了从夏商一直遗留下来的王位继承制度:即先由兄及弟,然后再传儿子的办法,改成了直接传位给嫡长子的制度,其他的儿子只能分封诸侯.这个制度免去了王室内部许多争权夺利的悲剧发生,十分有利于巩固政权.

其次,周公又划定了皇室奴隶主贵族的等级与特权,将他们分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层次,并对他们各自的服饰以及祭祀、会盟、宴饮、朝贡、婚嫁、殡葬时的仪式,都作了规定.后人就将这些称为“周礼”.

这些尊卑有序的周礼,是针对奴隶主贵族的,而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庶民),周公则又制定了很严酷详细的刑律,据说有三千条.后来人们常说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指周公的这套制度而言的.

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倒真是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传说他常常在吃饭时听到有人来报告事情,就连忙将口中的饭吐出来,立刻与人交谈;在洗头时临时有事情要处理,便用手握着湿淋淋的头发就办起公来.这就是后来“周公吐哺”成语的来历.

但是周公的做法也招来了一些王室人员的疑忌.首先是他的哥哥管叔就对他很不满.因为管叔是文王的三儿子,武王是老二,周公是老四,如果按过去的继承法,本可由他继承王位,而周公颁布的新继承法则完全破灭了他的希望.再说武王不让他这个老三、而是委托给了老四当辅政大臣,他心中不服;再加上周公事无巨细,几乎将什么权都握在自己手里,管叔将心比心,认为他一定是欺成王年幼,想将来取而代之.于是,他便联络了两个小兄弟蔡叔和霍叔,一面在朝中散布周公独揽大权,马上要发动政变夺取王位的谣言,一面又和武庚勾结起来,怂恿他起兵反叛,想以此逼周公下台.

谣言使太公望和召公都有点相信了.他们突然都提出要离开镐京到自己的封地去(太公望的封地在齐,召公的封地在燕).就连刚满十五岁的成王也半信半疑,急得六神无主了.周公为了制止谣言,稳定大局,一面立刻为成王举行了“冠礼”仪式,表示马上可以让他亲政了,一面用非常恳切的态度将手中的行政权托付给了太公和召公,自己离开了镐京.临走时,还写了一首名叫《鸱鸮(chīxiāo)》的诗送给了成王.诗中,周公将成王比作可爱的小鸟,将自己比作护巢哺幼的老鸟,而将武庚比作凶恶的鸱.

周公出走后,果然武庚和东夷的一些部落来往密切,蠢蠢欲动了.而作为三个监国的管叔等,却无动于衷.成王得到讯息,这才打消了对周公的怀疑,赶忙与太公、召公商议,将周公紧急召回,以应付眼前危险的局势.

再说周公出走后,其实他并没有消极,而是在暗中已充分掌握了管叔煽动武庚组织叛乱的证据.应召回到镐京后,他便立刻带兵东征.他自己亲自率军讨伐武庚,而让太公望率军阻断东夷中的淮夷、徐戎等部落的军队对武庚的支援.于是,周公集中军力,攻下了殷都,杀死了武庚,接着又将制造谣言、煽动叛乱的管叔斩首,将蔡叔流放,将霍叔贬为平民.

周公东征胜利后,又在镐京西边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建了一座都城,名叫成周.因为洛邑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带,便于对中原的控制.与此同时,周公又下令将那些跟随武庚闹叛乱的商朝奴隶主贵族集中到洛邑居住,派军队监管他们,并将他们称为“顽民”.

周公为年幼的成王辅政七年,终于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繁荣的周王朝.在周成王二十岁时,周公就将权力全部移交给了他.

三、周公辅助成王读后感?

周公原名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病死后,辅佐周成王,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代理天子职权,一心朝政,忠心不二。

排内忧,征外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给“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四、周公劝谏成王内容?

周人原来的首都在镐京,对于灭商之后的局势而言,镐京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不利于周人控制新取得的东方广袤的土地,周人亟需在东方建立一座新的都城。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了一尊青铜器,名为何尊,何尊的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灭商之后曾经郑重祭祀上苍,昭告天下,“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说,周武王打算要到中国去定居了。他所说的中国指的就是洛阳地区。不过,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迁居洛阳重任就落到了摄政的周公身上。

据说周公曾经派人到天下各地去测量日影,最后周公认为洛阳地区是天下之中。于是,周公就在洛水之阳兴建了一座新的都城,成周洛邑。到了周公摄政的第五年,成周洛邑终于建成了。周公首先派另外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召公去洛邑进行了一番视察,之后周公亲自来到洛邑。周公对洛邑周围的山川形势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考察,并向成王进行了汇报。成王在听取了周公的汇报之后,非常激动。成王在迁都之前,虔诚地恳请周公能给予自己以进一步的教导。他们的对话被史官们完整地记录下来,这就是《尚书》之中的《洛诰》。

周公充满期待地说道:“尊敬的天子啊,您要充满热情地到洛邑去开创一番伟业!您虽然年轻,但是一定要牢记先王所赋予您的重任。今后我还会尽量来辅佐您,而您也要尽快地成长起来,要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周公接着说道:“我会教给您如何善待百姓,您一定要能继承这些善政,并且能够不断地推广它。我会教导您如何监督百官,只有如此才能把善政落到实处。善待百姓,国力就会强盛,远方的人们自然就会归附于您。您一定要发奋啊!”

听了周公这番话之后,成王感激地说道:“您能如此教导我这样的年轻人,使我继承先王的伟业,使得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在洛邑举行如此盛大的祭祀,这都是您伟大的功德所致。”周公则表示,辅佐成王一定不遗余力。

成王来到洛邑,举行了盛大的告成仪式。之后,成王就把天下以陕为界,陕以西由召公来负责管理,而陕以东则是放心地交给了周公。而成王自己则表示还要继续学习,为将来的亲政做好准备。

在仪式举行之后,成王又回到了镐京。周公在洛邑,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当时周人的胜利果实,扭转了摄政初年的危机局面,而且周公还在摄政的第六年里完成了制礼作乐。周公的制礼作乐,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伟大历史意义。周公的制礼作乐开启了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渊源。周公所制定的许多礼仪,在很大程度上也被今天的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周公在教导成王的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成为后世政治思想的主流。周公更是确立了中国文化现实主义的发展方向,把中国人从鬼神那里解放了出来。正因为周公的这一伟大贡献,后世周公被尊为元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高度评价周公的制礼作乐,他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在周公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已经成年,经过了过年的学习和历练,成王已经具备了亲政的能力。周公决定把治理天下的重任交给成王。

归政之后的周公,并没有离开成王到自己鲁国的封地,而是一直在尽力地辅佐成王,还在为周王室的振兴呕心沥血。周公归政三年后,到丰地休养,不久周公就得了重病。周公在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成王。周公表示,将来自己身故之后,一定要把自己葬在成周洛邑,死后还要陪伴在成王的左右。周公去世之后,成王说道:“周公把自己当成是我的臣子,我却不敢把周公当臣子来看待。”成王还是把周公葬到了西周先王的墓地里去。而且为了表彰周公的伟大功绩,成王允许作为周公封地的鲁国拥有祭天的权力。而祭天,是天子才能拥有的特权。

周公虽然去世了,周公所开创的基业并没有衰落。在周公的悉心教导下,成王成为了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开启了号称“成康之治”的盛世。

五、周公辅成王典故原因?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六、成王周公分别指谁?

成王周公分别指周成王和周公旦。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旦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七、上下五千年周公辅助成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周公辅成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武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即位,他的儿子太小了,不能管理国家的,当时的周朝有点不稳固,周武王的弟弟,也就是周成王的叔叔,辅助周成王当皇帝。商纣王的儿子叫武庚,商纣王他原来是皇帝,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武庚没有当上皇帝,他就想推翻周朝,他就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想抢王位。后来周公就把他给杀了,平定了这场叛乱。

      这个故事里主要的角色有三个,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周成王,一个是武庚,我最喜欢的是周公,因为周公他能帮助周成王,特别忠诚,很愿意帮助别人。

      这让我想到了伊尹,他也很忠诚,把太甲放在了桐宫里,他也没有篡夺王位,把太甲接出来后,伊尹还是让太甲当皇帝,是个忠诚的人。

八、辅佐成王的周公是谁?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九、周公辅成王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成王年幼,他的弟弟周公旦尽心竭力辅佐成王的故事。

十、周公辅成王的读后感?

《周公辅成王》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历史小说。通过描写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展现了周朝建立的艰辛和智慧。小说中,周公以其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成功辅佐成王,使周朝得以安定和繁荣。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离不开明智的统治者和忠诚的臣民。

同时,小说也告诉我,智慧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在面对挑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部小说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智慧和领导力的追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