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有着怎样的故事?

追忆快乐 2022-06-16 00:55 编辑:秦天 96阅读

出生世家大族

周莹出身陕西三原县官宦世家,祖父周梅村曾任刑部员外郎,退休经商,被称为活财神。周莹自小和泾阳首富吴家定亲,这个吴家也了不得,当年左宗棠平定新疆时,有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之说,这个吴蔚文就是周莹公公

婚姻坎坷,家庭不幸

17岁的周莹嫁入吴家,拜过高堂进入洞房才发现,自幼定亲的吴家小子,竟然是个病秧子,让自己嫁过来主要是冲喜,看着病歪歪的丈夫,一时无语。不过吴家小子也算仁义,对新娘子周莹说,我自己时日无多,你来是害你,现在我打开后门,你逃婚去吧。周莹倒没答应,只说一句,已经拜过堂,成一家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未来一起面对吧

坦然归坦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先是公公吴蔚文出门办事,遭遇不测,撒手而去;而后没几年,吴家小子也病重不治,追他爹一起走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吴家宗族开始虎视眈眈……接二连三的变故,家中所有重担都压倒了周莹身上,那一年,周莹估计还没到二十岁

接手生意,尽展手段

经过沟通,吴蔚文家一分为五,陕西境内生意归于公公四个兄弟,陕西境外的归周莹,家里没个男丁,也只能这么受欺负了

二十不到的周莹开始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

而后几年,周莹先是驱逐内部硕鼠贪腐,而后大力改革。她家的店伙计除了底薪比别家高三成,还实行年终分红制,开创了全员持股先河;为了得到人才,她礼贤下士,为其置办家产,亲自做媒迎娶大户人家小姐

以人为本,让周莹获得极大收获,她们家的棉花进出从以前的3000担增长到11万担,她们家的茶叶,一年盈利过百万……

那时候有民间谚语

吴家的活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周莹本人被称为女商圣

乐善好施,享誉世间

八国联军进京期间,慈禧避难陕西,周莹得知后赠送十万两白银,并命人连夜牵了五头奶牛,送至慈禧起居处,第二天早上,让慈禧喝上了热腾腾的牛奶,从此,慈禧周莹便以母女相称,慈禧还赐下一品诰命夫人称号……

虽然后世看来,此举有拍慈禧马屁之嫌,但放在当时,那是国难担当

对于慈禧如此,对于周遭百姓,周莹仍然是乐善好施

她们家有地1500亩,除了500亩满足自身吃喝用度,其它1000亩全部租赁给贫困人家耕种,每年只象征性收取租金,遇到灾年,不仅租金免除,还开仓放粮。她们家有一个占地五亩的粥场,常年为穷人施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莹的基础建设做的也很溜。她投入巨资,在泾阳打深井几十余处,解决数万人喝水问题;引河灌溉,把盐碱地变成可耕种土地;立文庙开义校,为穷人家的孩子读书识字尽一份力

1908年,40岁的周莹因病故,八万余人为其送葬

她的墓志铭是这么写的

建祠、筑路、修桥、造舟、扶贫、赈饥,靡不慨任。凡属本邑,本族之义举,人无不养,欲给求俾挟奢望而来者,欢忻而去,若夫人者所谓积而能散者矣

没错,这就是那部《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带火了甑糕的周莹,清末版本的“女马云”。 而影片中的原型,正是清代末年凭借一己之力,从小丫鬟蜕变为陕西女首富的周莹。

身世坎坷,家道中落婚姻不幸。关于周莹的身世,并没有专门的史书记载,这里就以流传较广的为准。周莹出生于1869年,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

周家原本也是世代从事布匹瓷器的大家族,可是明代以后生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到了周莹这代基本算是彻底没落了。而她的父母又早逝,孤苦伶仃的周莹被托付给了其兄嫂抚养长大。

周莹家里虽然不比从前,但好歹也是个大户人家的闺女。从小是诗书礼仪都有学习,尤其对数字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

周莹17岁那年被嫁给了重病缠身的吴聘冲喜。这吴家也是泾阳首富,后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家,东院为首,也就是周莹的公公家,东院也只有吴聘这么一个病怏怏的独苗。

嫁到吴家后,吴聘自知时日不多,起初也不愿耽搁了周莹。但周莹本着既已为人妇,就该恪尽职守的义气留了下来。

婚后的周莹打理着东院的大事小情,不骄不躁,并未因吴聘的病情哭闹。上到公公,下到仆从,她都是敬爱有加。

很快吴家上下都把她当作了自己人,周莹的公公更是开始让她帮着打理生意。天赋使然,周莹很快上手。

原本以为这样和和美美的日子也算是圆满了,可老天就是喜欢捉弄人。婚后一年,周莹公公在外出做生意时不幸遇难。

而冲喜这种事情在药石无医的情况下也只是心理作用罢了,丧父之痛更是使得吴聘的病情雪上加霜。婚后三年,吴聘也抛下了周莹撒手人寰了,吴家东院一脉也自此没了后。

但其实吴聘在世时,二人曾有一女,只不过这孩子在一岁时就夭折了。不得已,周莹过继了两岁的侄儿吴怀先做儿子。

于是吴聘死后家大业大的吴家东院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寡妇。没有男子,周莹只得独挑大梁,执掌家中大权。

公公去世后家族企业遭遇危机,周莹出马转危为安。

周莹十分具有经商的天赋,在其公公去世后吴家也面临着家道中落的危机。加上寡妇当家难免有人眼红,尤其是吴家那虎视眈眈的四房叔公。

于是对内,周莹靠着人品与多年来的表现获得了吴家东院管家、账房及谋士等人的支持。对外,用人有度,身边围着众多诸如扬州总管罗天增、王子绪此类多谋善断的谋士。

一年年终,周莹设宴款待各商号总领。宴后,她在大厅旁边找了一间屋子,挂上竹帘听他们在外汇报总结。期间不打断也不多问,只是听完后提出一些来年的工作建议。

起初,周莹此举并没多少人当回事,毕竟这些个总管都是跟着吴家多年的老人了。倚老卖老也就没把周莹这个新东家放在眼里,个别的心里还存了别的算计心思。

可正所谓骑驴看账本,走着瞧。隔了一年,那些听了周莹话的果真都绩效感人,反着来的自然都吃了亏。于是这些人老老实实服气了。

周莹在买卖上也是很有远见。有一年,这关中棉花大丰收。商贩们一看供大于求,就开始趁机压低棉农的价格。

可这棉农不乐意了。忙活一年,好不容易盼来个大丰收还要被黑一笔,自然十分愤怒。于是周莹出马高价买断了市场上所有棉农手里的棉花。

不过她没有当季售卖,而是囤积了起来。次年,棉农的种棉热情也不再高涨,又赶上棉花歉收,周莹拿出了当初囤积的棉花赚的是盆满钵满。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吴家用了7年,占据了关中地区棉花市场的大头。每年棉花进出量有11万担。

仁义有担当,救国救灾却没能救自己。周莹还有着“女商圣”的美誉,原因正是因为她做买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十分注重秦商(陕商)的声誉。

买卖粮食,她亲自动手挑沙过土;买卖布匹,她亲自抽查检验尺寸有没有作弊;买卖茶叶,她也是自己看看新旧与否。

此外,周莹更是将追随自己的人视为亲人。在她的手下打工,可以拿工资入股年底分红,退休了还可以领退休金。

在周莹的心里也并不只有商场和家族。国难当头,她也义不容辞。八国联军打到紫禁城的时候,慈禧逃亡到了西安。

当时因为战乱,商场上也是变幻莫测,不过周莹还是拿出了10万两白银救济慈禧。慈禧欣喜之余便认了周莹为干女儿,亲书“护国夫人”牌匾以资鼓励。

没过多久,为了救国,周莹再度慷慨解囊,这一次则直接被慈禧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周莹这一生驰骋商场,为国解囊,施粥赈灾,留下了不少佳话。民间流传“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言外之意,吴家产业遍天下。

不过造化弄人,一心一意造福乡里的周莹年仅42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时,她将所有土地财产都分给了随从和乡亲。出殡当天,上万邻里自发送葬。

可就是这样一个万人敬仰的女传奇,却因没有子嗣在死后连吴家祖坟都入不得。吴家大户,陵园占地五十亩,却因一个死规矩将周莹葬在了距离祖坟200米处的黄土之下。时至今日,连块墓志铭都不曾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