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诚信人的背景故事?
为人讲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明不讲诚实守信、言行不一,则无法立世,无法为人。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卓公行千里如期
诚实守信 践诺履约 言必信 行必果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 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
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不停地饮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
不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二、诚信诚信的故事感诚信故事读后感?
寒假,我看完了《诚信故事》,这本书有很多个小故事,它们都是讲诚实守信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宋庆龄的故事。小时候,有一天,爸爸要带宋庆龄去一个她很喜欢去的地方玩,她刚出门就想起已经约了好朋友来家里,要教人家用纸叠花篮。宋庆龄认为,做人要讲信用,不能失约,就没有跟爸爸一起去玩。
第二个是北宋着名词人晏殊的故事。晏殊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十几岁时,皇帝出了一道题考他,晏殊一看那道题是他做过的,他就诚实地告诉了皇帝:“陛下,这个题目我做过了,底稿还在呢,您另出一个题目吧!”皇帝觉得他很诚实,就更喜欢他了,后来还很重用他。
我读了这本书,决心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三、关于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1、一诺千斤”的由来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2、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3、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四、人不守时何谈诚信小故事?
迟到、不守时一直被看作是秘鲁文化的一部分,是秘鲁人的国民性格。秘鲁人无论是婚礼、葬礼、赴宴还是参加商业会议都很少准时,甚至还有观念认为出席宴会准时到达是不礼貌的行为。
不过,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却不这样认为。正是他发起了这场主题为“守时勿迟”的全民守时运动。3月1日,在“守时勿迟”运动发起仪式上,加西亚总统发言说,不守时“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可怕的、有害的习俗”。
负责宣传和运作本次全民守时运动的一个商业和市民组织理事会——“国家民意论坛”号召秘鲁所有的学校、商业机构和政府机关都不要继续容忍“秘鲁时间”。“秘鲁时间”意味着迟到一小时。
五、商鞅的诚信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三、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四、经营人心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五、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六、郭沫若与芭蕉花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六、王安石诚信的故事?
在地方官任上,王安石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他的各种创新实践也大获成功,深受百姓爱戴,成为具有崇高官声与民望的地方官。其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他改革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他实验推行农民贷款之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七、真实的诚信故事?
诚:诚实,信:相信,诚信:乃是人类的无形资产.所以诚信教育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许以后会影响他的一生.08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文奥运是人们提倡的主题,所谓"人文"就是要有道德观、讲文明等而诚信则是"人文"的一种,诚信教育对孩子的人生一种道德的投资.也是社会的一种无形资产,在学校诚信就真实的自己,一次考试,我们的诚信就我们真实的自己;在家里诚信就是和睦的家庭护理;一件小事,因为诚信,我们彼此原谅;在社会,因为诚信我们赢的了我们自己的人生.因为诚信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诚信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能缺少的:诚信是世界沟通的语言,诚信是人类的无形资产,诚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拥有了诚信,我们就拥有了这个世界,所以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八、王羲之诚信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没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的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篮子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九、诚信的名言故事?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十、韩信的诚信故事?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