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记故事梗概?

186 2024-07-24 17:28

一、玉带记故事梗概?

由施汉如搜集的僮子书《玉带记》,全名为《白马驮尸刘文英还魂玉带记》,讲述进京赶考的书生刘文英,在半路上经过宝山时,被土匪打劫并遭关押。匪首女儿青莲暗中帮他逃离,还赠他三件宝物。其中第三件宝物最为神奇:

第三送你碧玉带,也是无价宝和珍。病人系了病就好,死人系了转还魂。老人系了年转少,少人系了长精神。三件宝贝送了你,送你白马长精神。你若到了疑难处,他可能救你当身。佳人无意来说出,此事后来果然真。

一条碧玉带,如同曹雪芹构思的“通灵宝玉”,治病辟邪和保佑护身,是其一般的功能。至于返老还童和死后还魂的功能,就不是小说家曹雪芹所敢描写的了。为什么《玉带记》要说“死人系了转还魂”呢?其中的道理,需要熟悉民间宗教的专业人士来解释。荷兰汉学家高挺所著《中国的宗教系统》第八章“死后复活”,将复活的方式分类为二种,即死者因自身灵魂附体而复活,死者因他人灵魂附体而复活。高挺在《太平广记》中搜集到127个故事,讲述死者在逝世后几天或在墓中几年后的复活故事。看到古籍中如此丰富的死而复活之实例,他终于明白了一个让西方传教士们一直困惑不已的问题:

通过这些10世纪之前的论据(指《太平广记》127个死者还魂复生故事),中国的福音传道者会了解耶稣复活在中国文人阶层中影响甚微的原因,因为在这些文人眼中该奇迹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正史中甚至以年代顺序排列这些死后复生的例子。

面对生时身佩玉蝉,死则口含玉蝉的古代中国士大夫而言,外国人来讲授什么耶稣复活的事迹,不会有班门弄斧或关公面前耍大刀的嫌疑吗?

西学东渐以来,科学昌明,现代化的教育早已经在我国得到普及。但是不能忘记,至今的中国民间百姓,依然信奉着“人养玉玉养人”的本土玉教信仰之教义,至于佩玉能够的保佑、辟邪、驱魔以及挡灾之说,依然是众口一词的说法,虽然是人云亦云,却照旧信仰坚定。而中药材中蝉兑一项,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药用佳品。

二、还魂记故事梗概?

《还魂记》是明代艳本小说,主要讲述了青年张生因和美女杨娇一见钟情,但遭到杨父反对,张生跳崖自杀,却被道士雷道神所救,雷道神将张生的魂魄装进了一个陶罐,但杨娇在与颜子阳结婚后还念念不忘张生,于是她娘找到了雷道神,要求他将张生魂魄还原。最后,张生复活,与杨娇在一起。可以说,《还魂记》是典型的民间爱情神话,极具传奇色彩。

三、白兔记故事梗概?

《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故事梗概:

五代时,沙陀人刘知远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将继父家业花费至尽,被继父逐出家中,流落荒庙,后被同村富室李大公收留。李大公见刘知远有帝王之相,便将女儿李三娘嫁与刘知远,而李三娘的兄长李洪一及其妻子却嫌贫爱富,坚决反对招赘刘知远。李大公不听,还是招赘了刘知远。不久李大公夫妻相继去世,李洪一夫妻便百般虐待刘知远及李三娘。

两人设计,令知远去看瓜园,让瓜园中的瓜精害死知远。而知远战胜了瓜精,并得到了兵书和宝剑。知远知道家中已待不下去了,便告别了三娘,去汾州当兵。初在岳节度使麾下做一更夫,后岳也看出知远有帝王之相,便招赘知远为婿。

后刘知远屡立战功,进职九州安抚使。而三娘在家受兄、嫂折磨,白天到进边汲水,晚上在磨房挨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只好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兄嫂欲害死咬脐郎,将咬脐郎抛入荷池中,幸被家人窦公救起。

三娘为了逃避哥嫂的迫害,便托窦公将咬脐郎送到知远处抚养。十五年后,咬脐郎长大成人,刘知远命咬脐郎率兵回沙陀探望生母。咬脐郎屯兵开元寺,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李三娘相遇。咬脐郎知道李三娘便是自己的生母后,便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遂带领兵马回到沙陀村,与三娘团聚。

四、玉簪记故事梗概?

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

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

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

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

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哭诉别情。

五、琵琶记,故事梗概?

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 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

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

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

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六、《精忠记》故事梗概?

《精忠记》是《岳飞破虏东窗记》的改写本。

它赞扬岳飞尽忠报国的品质和精神,揭露秦桧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罪行,显示出积极的思想意义。由于作品存在严重的封建道德观念,也削减了这场忠奸斗争的社会内蕴。

七、墙头记故事梗概?

墙头记梗概

张木匠妻子早亡,他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长子做生意发了财,为人自私、贪婪,很会算计。次子粗通文墨,为人虚伪、狡猾,他们吃喝不尽,对此十分得意,也不愿奉养父亲。

张木匠年老体衰,失去劳动能力,可这两个儿子都不养他。但又毫无办法,只好立下字据,以半月为期,轮流养父。由于月份有大小,兄弟为此常发生争执,逼着老爹骑在老二家的院墙上。

张木匠年轻时的好朋友王银匠,为人机智、诙谐、又富于正义感。王银匠对张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他施展计谋,利用大乖和二乖爱财如命的本性,叙说当年张木匠在他的炉子上化了许多银子,暗藏防老。

两个儿子都想得到银子,争先供养老爹,但张木匠不久抑郁而死。两个儿子找到王银匠,一定王银匠要说出老爹藏银的地方。王银匠决心再一次戏弄他们,便让他们去刨墙。他们拼命地刨,结果墙倒被压在墙下,受到了惩罚。

内容延伸:

1、《墙头记》根据蒲松龄的俚曲改编,叙述的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演绎的是子女不孝,老来难,遭百般虐待,被推上墙头。这出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2、吕剧《墙头记》移植于山东梆子剧团的同名作品。

八、旅行记故事梗概?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主要内容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精灵,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精灵,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九、琐记故事梗概?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十、杀狗记故事梗概?

《杀狗记》是中国戏曲剧本。

剧中讲述的是富家子弟孙华结交市井无赖,并在他们的挑 拨下将胞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妻杨月真为了劝夫悔改,杀了一条狗扮为人尸放在 门外,使酒醉归来的孙华误以为祸事临门。

他的那帮市井朋友不但不肯应邀帮忙,反向官府告发,还是孙荣为他“埋尸”避祸。 最后真相明了,兄弟重归于好。这也是一出家庭伦理剧,强调了家和乃一切之本,提倡“亲睦为本”、“孝友为先”、 “妻贤夫祸少”等伦理信条。

它虽是以道德训诫的面目出现,却是针对着因财产争执而使宗法家庭遭到破坏的现实,有着很实用的意义。在艺术上,此剧较为粗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