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293 2023-11-25 06:33

一、如何赏析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今人看《长恨歌》为李杨爱情悲剧,杨贵妃如古往今来的“祸水”一样成为权力的牺牲。但在历史上,关于本诗的褒贬并不一致。爱此诗者推其为“古今长歌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贱此诗者斥之为“在乐天诗中为最下”(张戒《岁寒堂诗话》)。然而无论卫道士在儒家政治伦理的角度如何指责,都未能掩蔽此诗在文学史上闪耀的艺术光辉。

一、叙事波澜起伏

《长恨歌》讲述了杨妃入宫、得宠、安史之乱爆发、马嵬兵变、杨妃惨死、玄宗奔蜀、还都、思念并遣方士寻觅仙妃、仙妃托物寄词的整个故事,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有所侧重。如写安史之乱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句,写玄宗出逃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2句,但写杨妃之死用“翠华摇摇行复止”到“翠翘金雀玉搔头”6句,引起读者对杨妃之死的同情惋惜,可见是有意淡化历史背景,突出李杨爱情悲剧的故事主线。

二、描写精确细致

这里主要指人物描写。唐代以前,诗歌对人物的描写多沿袭“诗六义”之“赋”法,即对人物进行面面俱到、穷形尽相的铺陈。魏晋时期,人物画讲究“气韵生动”,唐代,传奇兴起,侧面推进了诗歌人物描写。《长恨歌》写杨妃外貌,刚入宫是“回眸一笑百媚生”,成仙后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不但精炼传神,而且符合人物处境、心理。写玄宗心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内心的孤苦与环境的冷清相呼应,标志着古代诗歌在人物描写上的发展。

此外,《长恨歌》出现了人物对话,如杨妃寄言誓词,在叙事诗中较为少见,可以说是受到唐传奇影响融小说笔法入诗。

三、极富抒情色彩

《长恨歌》是具有浓烈抒情色彩的叙事诗,如极具抒情性的杨妃入宫、玄宗思念、杨妃誓词相关诗句,直接抒情如“此恨绵绵无绝期”“对此如何不泪垂”;间接抒情如哀景衬哀情“黄埃散漫风萧索”,美景衬哀情“蜀江水碧蜀山青”,视觉听觉多角度抒情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等等。

四、修辞手法多样

《长恨歌》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如“温泉水滑洗凝脂”“芙蓉如面柳如眉”;夸张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反复如“春从春游夜专夜”“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顶针如“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互文如“蜀江水碧蜀山青”“旌旗无光日色薄”;对偶如“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本诗为乐府诗,非格律诗,原本不要求严格的对偶。但白居易在格律诗成熟之后创作的新乐府,表现出高超的的创作技巧)。还有不少双声叠韵、叠字,使得诗歌语言流畅婉转、声情并茂,极大地加强了审美属性。

回到开头的问题,关于此诗的主题,除了“爱情说”之外,影响较大的如“讽喻说”或“婉讽说”,认为此诗旨在讽刺玄宗荒淫、杨妃祸水。其证据如:

白居易将《长恨歌》与《秦中吟》对举,《秦中吟》属于讽喻诗(“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句出自《秦中吟》),“风情”为“风人之情,比兴之旨”;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长恨歌》在体裁上属于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旨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等。

但是,经过分析认为,此诗主题为爱情。原因如下:

唐代“风情”一词指风度才情,或少年狂放风流之情,或男女之情,白居易诗中的“风情”多指文人诗酒伎乐的风流生活,与《诗经》传统的“风人之情”“婉讽之义”无涉;陈鸿《长恨歌传》表达陈鸿的观点,未必是白居易本人的意思;体裁上属于乐府,但主旨未必有规讽之义,以此定论主旨,证据联系较弱。

就白居易本人而言,他将《长恨歌》分入“感伤诗”,而非“讽喻诗”“闲适时”“杂律诗”,说明此诗主情而不主理。诗中仅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语涉讥讽,占据大多数篇幅的是李杨爱情悲剧的叙写。此诗在当时流传甚广,白居易死后,唐宣宗《吊白居易》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将《长恨歌》与《琵琶行》对举,二诗均属感伤诗。且如若此诗为讽喻诗,身为皇帝的唐宣宗似应有所回避。

在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中,尽管沿袭人臣立场将杨贵妃视为“嬖惑”,但仍不免流露同情惋惜:“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如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发散,李杨天人永隔之恨,之所以能引起诗人和读者共鸣,其背后不仅是二人之恨,也是诗人之恨、唐人之恨,恨权力者沉迷声色断送江山,恨盛世如青春、如流水。

在白诗之先,杜甫回忆天宝年间杨妃随辇出游,有“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白诗之后,袁枚有“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与白诗相比,杜甫、袁枚句中不无今昔比照、借事抒怀的悲慨之意。相比之下,紫式部以杨贵妃比桐壶更衣,更近深情。

而乐天毕竟深于诗、多于情,缘事而发的不仅是“此恨绵绵无绝期”,更有“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新乐府·李夫人·鉴嬖惑也》)“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杜甫《哀江头》)

参考文献:胡可先,文艳蓉《白居易〈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

二、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如何评价?

類似的作品,白居易寫的還真不少,不過,楊貴妃的故事比較多人熟悉,故流傳較廣。

錄一首遺珠之作,較之《長恨歌》如何?

《上陽白髮人》 白居易

上陽人,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餘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愁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迴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三、白居易<长恨歌>原文?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元和初年,正是安史之乱后百弊积结的中唐,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凋弊,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侵扰。中唐人民目睹时代沧桑巨变,不满于社会分裂、动乱和凋弊的现实,怀念盛唐的统一、安定与繁荣。因此,上至君臣之间,下至文人聚会、歌楼酒馆、街谈巷议,在社会各阶层中形成了爱谈论开元天宝遗事的风气,探讨由盛转衰的教训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中唐时代普遍存在的怀念盛世、不满现实的社会思潮,反映到文学领域中,就相应产生了一股新的创作潮流,即以回忆开元天宝时代的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潮流。一方面,文人们收集开元天宝时代的种种传说,写成了杂史或传奇小说;另一方面,这些广泛流传的传说,又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诗人们或回忆盛世、盼望中兴,或抚今追昔、感伤国运,或借昔讽今、针砭时弊,创作了不少兴寄深切的诗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属于后者。

四、长恨歌白居易介绍?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代仁寿元年,隋文帝杨坚到这里消夏避暑,见此地风景优美,便下旨在这里修建一座行宫,名为仙游宫。

  到了唐代,仙游宫改为三个寺院,一个寺院已经无存,留下的两寺分隔在黑河南北两岸。南岸的就是仙游寺,亦称南寺,明代曾改名为普缘禅寺。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寺院,又恢复了仙游寺的旧称。

  仙游寺四周山清水秀,峰峦环峙,环境清静幽雅,白居易任县尉时,常与文友到此把酒谈诗论文,纵谈天下国事。

  据陈鸿《长恨传》记载,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为周至县尉时,与王质夫、陈鸿游于仙游寺,因话及昔年玄宗与杨妃的爱情悲剧,相与感叹,并请白居易作歌以传其事。

  白居易应命写《长恨歌》,“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朽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就在这里写成。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究竟是赞美唐玄宗与杨贵妃坚贞不二的爱情,还是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或者是谴责杨贵妃祸水红颜?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众多的评论中,有认为《长恨歌》是白居易借用对历史人物的咏叹,以寄托自己感情的作品。

  根据《白居易世系家族考》和《白居易生活系年》等书中得知,白居易年轻时与一个叫湘灵的女子相爱。因为湘灵出身寒微,受当时社会的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而不能结婚,成为他毕生的“长恨”之事。

  缠绵凄恻的相思和孤独苦闷的心境,使白居易在漫漫长夜中“孤灯挑尽未成眠”,仰望着“耿耿星河欲曙天”。

  白居易用他的生花妙笔,沾着用热泪磨成的墨汁,写了《冬至夜怀湘灵》、《寄湘灵》的诗。还写过一首《潜别离》,其中说:“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难怪他的好友陈鸿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有考证认为白居易在结婚前几个月写出《长恨歌》的,他是为失去湘灵而痛苦,于是就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诗句,来寄托自己对爱情的哀思。

  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中,有许多是对爱情的冀求和赞颂。如《长相思》、《潜离》、《寄湘灵》和《冬至夜怀湘灵》等。这都可以认为是他对自身爱情憾事耿耿于怀的反映,而《长恨歌》则更是把自己带进其中。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谈到白居易有几个侍姬,其中有桃叶、樊素、小蛮、紫绡、红绡等。他说白居易身体有病而遣返了侍姬樊素,因此写诗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裊娜多年伴老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樊素归去后,白居易不能忘怀,又写下了“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金羁骆马近贳却,罗袖柳枝寻放还”,“觞咏罢来宾阁闭,笙歌散后妓房空”等诗句。

  洪迈说:“读了这些诗后,感叹白居易不能忘情,禁不住凄然于胸。”

  由此可见,白居易是一个“多情种子”,所以说他以写《长恨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是不无道理的。

五、长恨歌白居易全文?

全文如下:

长恨歌

唐代 · 白居易

汉 皇 重 色 思 倾 国 , 御 宇 多 年 求 不 得 。

杨 家 有 女 初 长 成 , 养 在 深 闺 人 未 识 。

天 生 丽 质 难 自 弃 , 一 朝 选 在 君 王 侧 。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 , 六 宫 粉 黛 无 颜 色 。

春 寒 赐 浴 华 清 池 , 温 泉 水 滑 洗 凝 脂 。

侍 儿 扶 起 娇 无 力 , 始 是 新 承 恩 泽 时 。

云 鬓 花 颜 金 步 摇 , 芙 蓉 帐 暖 度 春 宵 。

春 宵 苦 短 日 高 起 , 从 此 君 王 不 早 朝 。

承 欢 侍 宴 无 闲 暇 , 春 从 春 游 夜 专 夜 。

后 宫 佳 丽 三 千 人 , 三 千 宠 爱 在 一 身 。

金 屋 妆 成 娇 侍 夜 , 玉 楼 宴 罢 醉 和 春 。

姊 妹 弟 兄 皆 列 土 , 可 怜 光 彩 生 门 户 。

遂 令 天 下 父 母 心 , 不 重 生 男 重 生 女 。

骊 宫 高 处 入 青 云 , 仙 乐 风 飘 处 处 闻 。

缓 歌 慢 舞 凝 丝 竹 , 尽 日 君 王 看 不 足 。

渔 阳 鼙 鼓 动 地 来 , 惊 破 《 霓 裳 羽 衣 曲 》 。

九 重 城 阙 烟 尘 生 , 千 乘 万 骑 西 南 行 。

翠 华 摇 摇 行 复 止 , 西 出 都 门 百 余 里 。

六 军 不 发 无 奈 何 , 宛 转 娥 眉 马 前 死 。

花 钿 委 地 无 人 收 , 翠 翘 金 雀 玉 搔 头 。

君 王 掩 面 救 不 得 , 回 看 血 泪 相 和 流 。

黄 埃 散 漫 风 萧 索 , 云 栈 萦 纡 登 剑 阁 。

峨 嵋 山 下 少 人 行 , 旌 旗 无 光 日 色 薄 。

蜀 江 水 碧 蜀 山 青 , 圣 主 朝 朝 暮 暮 情 。

行 宫 见 月 伤 心 色 , 夜 雨 闻 铃 肠 断 声 。

天 旋 日 转 回 龙 驭 , 到 此 踌 躇 不 能 去 。

马 嵬 坡 下 泥 土 中 , 不 见 玉 颜 空 死 处 。

君 臣 相 顾 尽 沾 衣 , 东 望 都 门 信 马 归 。

归 来 池 苑 皆 依 旧 , 太 液 芙 蓉 未 央 柳 。

芙 蓉 如 面 柳 如 眉 , 对 此 如 何 不 泪 垂 ?

春 风 桃 李 花 开 夜 , 秋 雨 梧 桐 叶 落 时 。

西 宫 南 内 多 秋 草 , 落 叶 满 阶 红 不 扫 。

梨 园 弟 子 白 发 新 , 椒 房 阿 监 青 娥 老 。

夕 殿 萤 飞 思 悄 然 , 孤 灯 挑 尽 未 成 眠 。

迟 迟 钟 鼓 初 长 夜 , 耿 耿 星 河 欲 曙 天 。

鸳 鸯 瓦 冷 霜 华 重 , 翡 翠 衾 寒 谁 与 共 ?

悠 悠 生 死 别 经 年 , 魂 魄 不 曾 来 入 梦 。

临 邛 道 士 鸿 都 客 , 能 以 精 诚 致 魂 魄 。

为 感 君 王 辗 转 思 , 遂 教 方 士 殷 勤 觅 。

排 空 驭 气 奔 如 电 , 升 天 入 地 求 之 遍 。

上 穷 碧 落 下 黄 泉 , 两 处 茫 茫 皆 不 见 。

忽 闻 海 上 有 仙 山 , 山 在 虚 无 缥 缈 间 。

楼 阁 玲 珑 五 云 起 , 其 中 绰 约 多 仙 子 。

中 有 一 人 字 太 真 , 雪 肤 花 貌 参 差 是 。

金 阙 西 厢 叩 玉 扃 , 转 教 小 玉 报 双 成 。

闻 道 汉 家 天 子 使 , 九 华 帐 里 梦 魂 惊 。

揽 衣 推 枕 起 徘 徊 , 珠 箔 银 屏 迤 逦 开 。

云 鬓 半 偏 新 睡 觉 , 花 冠 不 整 下 堂 来 。

风 吹 仙 袂 飘 飖 举 , 犹 似 霓 裳 羽 衣 舞 。

玉 容 寂 寞 泪 阑 干 , 梨 花 一 枝 春 带 雨 。

六、白居易长恨歌原文?

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长恨歌》原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七、白居易长恨歌原作?

《长恨歌》原文

白居易 〔唐代〕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日转 一作:地转)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花开夜 一作:花开日)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飘飖 一作:飘飘)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但令 一作:但教)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八、白居易长恨歌分段?

《长恨歌》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

第二段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第三段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

九、对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什么看法?

五体投地。

忘了语文课本里要没要求全文背诵了,但是这绝对是我唯二自愿背诵的长诗,另外一篇是《春江花月夜》。

作者对语言的把握真的是登峰造极了:

天生丽质、回眸一笑、春宵苦短等脍炙人口的成语怕是都出自这里吧。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闭上双眼,想像这个画面,唐玄宗走在行宫里,一抬头望见了月亮,又想起了她,心中不免一阵绞痛。夜里下起了雨,滴滴点点的雨滴打在铃铛上面,让人不禁想起那曲霓裳羽衣舞,如何能不思念到肝肠寸断。月亮与铃声本是平常的存在,可通过伤心色和肠断声将玄宗的思念之情描写的入骨。

用这种叙事诗的形式写了一本小说的内容,前面虽然对玄宗与杨贵妃的荒淫生活进行了讽刺吧,但是结尾却把两人的情描写的堪比金坚:一个思念成疾,上天入地的找;一个虽已成仙,刻骨铭心的记。百姓们多是见不得生死离别的,所以看到最后的结局一定会拍手称快,感叹两人的真挚感情,从而弱化了前面两人不理朝政、荒淫无度的影响吧。

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经典不多说。

以上。

十、白居易长恨歌赏析短文

《白居易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这首长诗以唐玄宗时期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杨贵妃的悲惨遭遇为主线,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忧伤与思索。下面,我们将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一番赏析,深入探究其艺术魅力与内涵。

赏析一:艺术特点

《白居易长恨歌》以五言绝句为体裁,诗意婉转动人,表达了诗人对杨贵妃被贬并最终离世的深深遗憾与惋惜之情。诗中细腻的描写将杨贵妃的美丽与娇媚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及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相知相爱与彼此依赖。同时,诗人借助宏大的历史背景将杨贵妃的悲剧与整个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中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阐述杨贵妃早年的荣华富贵与晚年的凄凉命运,呈现了人世间无常的真实和无奈,读者不禁为杨贵妃的遭遇感到痛心。此外,诗中还穿插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代浮华的批判,用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关切。

赏析二:情感表达

《白居易长恨歌》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和悲惨遭遇,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怜悯之情。诗中那一句句婉约而哀婉的句子,仿佛带着诗人悲伤的眼泪,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杨贵妃作为百年佳话中的形象,她的美貌与智慧让人难以忘怀。而诗中对她的描绘,不仅将她的容貌娇媚绝伦地展现出来,还透过她的宫廷生活和遭遇,表达了一种对逆境中女性坚强面对的敬意。杨贵妃的悲剧遭遇与帝王权谋密切相关,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感情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思考。

赏析三:文化意义

《白居易长恨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在艺术上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使之成为文人雅士吟咏和传颂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深深地反映了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它不仅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爱情诗歌,更像是一首政治哀歌,留给后人以思索和反思。

同时,《白居易长恨歌》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诗歌形式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都成为了后人不断致敬和模仿的对象。它使唐代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以爱情诗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先河。

赏析四:艺术魅力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上。诗中诗人对杨贵妃的描绘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相结合,呈现出了一种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独特。

细腻动人的描写让人对杨贵妃的悲剧遭遇产生共鸣,引发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反思。舆情与政治图谋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中的杨贵妃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艺术效果更加深远。

赏析五:艺术传承

《白居易长恨歌》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影响巨大,其艺术传承不可忽视。唐代以后,很多诗人都以杨贵妃为题材进行创作,不断致敬和追溯这个使人难以忘怀的形象。这种艺术的传承和模仿,让杨贵妃这一形象得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久存在,并且不断发展。

总之,《白居易长恨歌》以其深邃的艺术表达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杨贵妃悲剧人生的同情与思索,还通过揭示社会弊端和政治阴谋,反映了唐朝末年的风雨飘摇。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