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楚辞》有什么现实意义?
「诗经」「离骚」并称「诗骚」,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诗经」(开现实主义先河)的最大意义是开启了「风雅」传统(反映现实、干预时政的政治情怀),和确立了「比兴(言志)」原则(文学形象必须要有所寄托,要美刺讽喻,要批判现实,不能空无所指)。之后儒家著述又大量称引「诗」句,并对其进行伦理化阐释,进一步发挥了「诗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
「楚辞」(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最大意义是在「诗经」的比兴传统上进一步发展出了「香草美人」这一塑造精神人格的象征模式,以及塑造了「灵均」形象(志洁、行廉,可与日月争光)。
而无论「诗经」还是「楚辞」,反映的都是「士」阶层的意志。(1.特指「诗」的阐释形态;2.「楚辞」并非楚文化的单一衍生物,而是中原巫卜—史官—士文化的共时态产物)
二、诗经中的礼仪文化及现实意义?
孔子认为《诗经》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更加提倡使用《诗》中的语言教化学生。交往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教养。《诗经》中的交往礼仪意蕴深长,充分体现了传统交往礼仪的德行美,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指导学生的现代交往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诗经》在当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社会的发展永远是物质和精神二个平衡的轮子,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类开始反思发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人本思想正在重新兴起,人们开始渴望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和谐,这种渴望自然产生出对现化的文明和礼仪的建设要求。说到现化的文明和礼仪,就必然涉及文化。这个时候,重提诗歌,重提文艺庙堂之神圣和教化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必须从回归真实开始。人类的形而上学是伟大的进步,创造了人类文明。但形而上学也有个致命的危险,就是脱离真实。人类在文明史上己走出相当一段的路,也找到保持与真实血肉相联的通道:一是方法论,二是文艺。诗歌是情感和思想和物质激发的产物,也是形成上学的所有之中最能直通的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东方先秦时代和西方希腊时代,哲学与诗是一起的。回归到人本思想,诗与哲学应该还有一次碰头。汉荀悦《申鉴·政体》:“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诗经》的“思无邪”也就是坚持这一种真实,这对当今的现实社会,仍是极具意义的。
社会的发展永远需要一种正能量。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时代在呼唤诗的正能量,这也就是《诗经》在当代的文化价值与教化意义。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诗的经典,也需要建设新的文明和礼仪,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凝聚一种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的精神和信念,蓬勃一种追求美好、不断创新的自信和梦想,构建一种和合幸福、规范道德的教化和形式。新的时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将赋预新的内含。而这种作为,必然也与它显示的正能量成正比。这是诗的责任,也是文明和礼仪的生命。
四、诗经中的颂指的是,诗经中颂指什么?
《颂》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周颂》大部分是西周初年周王朝的祭祀乐章,也有迟至昭王时的作品。
《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颂歌。
《商颂》是春秋时期宋人追述祖业(宋为殷商后裔)之作。
五、诗经中描写居者有其家?
让所有人都有房子住。在《诗经》里“宜室宜家”出自《国风·周南·桃夭》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宜的意思是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②
六、诗经中的a有多少首?
A.国风 《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关于本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七、诗经中的颂有几篇?
《诗经》中的《颂》有40篇
《颂》是《诗经》的组成部分。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八、诗经中的人性有多重?
《诗经》中有诗告诫人们坚守本心的道理:“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国风·鄘风·柏舟》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先秦时期的爱国志士,在官场上受到群小倾陷,而他的主上却并不知情,他只能以此诗表明自己对于国家的忠诚热忱,发泄内心中的愤懑。此诗文笔颇丰,以“石”“席”为喻体,生动而形象的表明自己的心是坚定不移,不能像石头那样随意滚转,也不可以像草席那样任意翻转。
虽然这诗内容上是抒怀咏己的,但它被收录在《国风》之中,却也恰恰证明了采集编订之人认为其有体现国之秉性,教化百姓的意义。
九、<<诗经>>中“雅”有多少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 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十、诗经中的诗题有什么含义?
《诗经》里的诗原本没有题目,都是后人根据每篇首句来取的,比如《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诗的题目前加诗经两字只是说明本诗出自《诗经》,因为《诗经》里的诗的作者皆佚名,就跟在《静夜思》前面加上李白的意义一样。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