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文的官场三部曲?

279 2024-07-18 00:39

一、王跃文的官场三部曲?

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朝夕之间》,堪称其官场小说三部曲。

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西州月》描写当今官场,《亡魂鸟》间接描写官场,《大青相国》写清代官场。小说集中的中篇小说大多描写当今官场,王跃文的散文随笔更是对当今官场直言不讳,值得一读。

王跃文的作品如下:

1、出版长篇小说有《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西州月》、《大清相国》;

2、小说集有《官场春秋》、《没这回事》、《官场无故事》、《湖南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王跃文卷》、《王跃文作品精选》、《王跃文自选集》、《官场王跃文》、《漫天芦花》、《天气不好》。

二、中国文学的出路?

文学和小说

       经霜红叶Cbq

       文学在今天有些衰落,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当数量的人选择网络文化,尤其快餐文化,更是时代趋向。但仍有作家群体与一定的读者群孜孜不倦地写和读,使文学保持了绵而不绝的态势,何况从古至今文学毕竟是文化里的重要基石。从六朝志怪小说兴起,历经唐宋传奇到明清小说,小说又是这基石里面很重要的一块,至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陆续问世,古典小说成就达于高峰。

        当历史进入到现代和当代,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似乎曾有过几次独霸文坛的辉煌。如20世纪的1930、1960、1980年代的三次高潮。1990年代末以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为代表的一度回潮,事后看来,不是回光返照,也是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味了。后来尽管有王跃文、阎真等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不断推出力作,但小说,包括文学也无可避免地呈振也难兴之势。无可奈何花落去,时代变化,滚滚红尘之下越来越浮躁的人群,再加上孩子教育,生老病死的医疗,令大众,尤其毕业觅职的大学生们望而生畏的房事房价,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了,更别说像我们年轻时读到最忘情时竟有过热泪盈眶的场景了!

        尽管如此,如上文所言,仍有作家孜孜不倦,更有读者锲而不舍,延续了小说的文脉和人脉,尽管相对有些不足。本人不才,自幼爱好文学,更喜欢小说,尤其是中、长篇小说。古典的,现代的,当代的,包括少量翻译作品,阅读至今,爱好基本没有消失。同时,历来在关注有何力作的同时,也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共五部作品获奖。据业内专业人士称,与近年来饱受争议的文学奖相比,该届茅盾文学奖得到普遍认可,五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时代人生,体现了近几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平。这五部作品我虽然只读过《繁花》和《黄雀记》,却已领略到这次获奖长篇小说的份量。相比于其他文学奖项,包括莫言获得的世界声名甚大的诺贝尔文学奖,我个人还是更关注茅盾文学奖。原因有二:一是我早年的人生内容,阅读鲁迅、茅盾的作品,是其中重要的色彩之一;二是我喜欢优秀的中、长篇,尤其是长篇小说,觉得它们耐读,有充分品味的余地。茅盾先生于1981年去世,遗嘱捐出25万元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门用以奖励长篇小说创作。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著名作家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至今已走过三十多年历程。

        今年,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五部长篇小说获得此届茅盾文学奖。发布当时鼓噪热闹几天,最终归于沉寂,而且大众总体评价似乎不如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原因何在?可能需要过段时间,评奖者和读者都冷静下来,大家再回首言说了……既然业界都暂时消停,吃瓜如我们,也不妨撇开这个话题继续说当代文学吧!

        我的青少年时代,正赶上长篇小说问的第二个高潮。革命文学作品是时代风尚,更是主流。以《青春之歌》《红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问世并风靡一时,虽然政治色彩浓厚,但文学描写的魅力仍让年处青涩的我如醉如痴。其中几部小说,不但伴我成长也伴我初涉人世。滋润心田,陶冶性情,功不可没。1970年代,书荒时段家又在偏僻农村,苦涩之中只有用阅读排遣寂寞。可惜家藏和自存的书籍有限,能读到并反复阅读的,除几本古典名著外,就只有茅盾的长篇小说《蚀》三部曲、《虹》和《子夜》,以及中篇小说《林家铺子》与《春蚕》等。后者30年代的社会风貌展现和前者都市生活、都市女性的描写,从见闻上丰富了当时没见过多大块儿天空的我。但我这还算是相对较好一点的,其他许多农村青年恐怕还不具备我这样的阅读条件。

        待小说的第三个高潮来临的1980年代,从路遥的《人生》开始,到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小说阅读的一个高峰期。虽然没有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但《人生》主人公的落寂、无奈以及失误,张贤亮小说描述的苦难,还有作者的特殊笔法,让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记得从借来的文学双月刊《收获》杂志上,读到刚发表的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不说读后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就在阅读翻书页的过程中,手不由自主地竟几度微微颤抖……这部小说也伴我从农村走入县城,堪称是一份人生见证。进入1990年代,《白鹿原》让我加深了对时代变迁人生沉重的认识,《废都》则使我窥见到当时部分文人的颓废。同时,池莉、方方等人的中篇小说系列是精品,描写都市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非常到位,增加了我阅读的愉悦。再后来官场小说一度独领风骚,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朝夕之间》是其中的领军之作,作品不多的阎真的《沧浪之水》起到了很好的殿后作用,还带动了一部《因为女人》大受读者青睐。又后来刘庆邦、刘震云等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崛起,作品各有千秋。移居海外的女作家六六也不甘落后,写出的《蜗居》等几部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并受到观众热捧。至前年,上海作家金宇澄从《失去的河流》等小说发表,沉寂二十多年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突然推出力作《繁花》,三个人物的人生特点加60年代90年代两条主线齐头并进,多视角地展现了世间人生百态,再度引起读者注意。

        文学以及小说并未完全衰落。相信以后也不会完全衰落,只要有认真读书的人存在,只是不会再像《红楼梦》那样长久被人念念不忘罢了。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一二年,已成网络时代特点。读者兴趣和口味转换的越来越快,作家虽不必从庸附俗,但也要与时俱进。毫无疑问,不论方式怎样变化,阅读还仍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精神活动,不会中断,更不会断绝。其中小说还是会占据一定位置的。

        同时也不可否认,对于爱好者来说,认真阅读一部好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不仅能增加知识,更能从中品人知世,与人生阅历相辅相成,会有别样收获。

三、官至巅峰的官场长篇小说?

《省委书记》是知名作家陆天明一部史诗般的现实主义巨著。作品以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传达改革的艰难及不得不承受的各式各样的阵痛,呈示改革者必须具备的开拓精神与忠于信仰的人格力量。作家以史家的气魄、恢宏的气势、悬念迭出的笔法,在雄浑厚重的底色上,大胆地进入“省委书记”这一鲜为人知的领域,成功地塑造了以省委书记贡开宸为代表的三代省委书记形象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他们面对

信念、事业、良心、家庭、情感、挫折和失误所表现出的激情和英雄主义悲壮。并向人们深刻昭示,在这个特定的时代,又怎样产生了那种为谋一己私利、不惜出卖手中权力和自身人格、良心的腐败分子。

值得一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